關於中醫典籍《洄溪醫案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洄溪醫案,又名《洄溪醫案》,是清代醫家徐大椿所著的醫案著作。該書初未刻印,1855年由王士雄根據抄本編輯並加按語刊行。現存多種清刻本。

洄溪醫案的編撰體例,是先將醫案按病名分類,然後再按病證的輕重緩急排列。每個醫案都包括病名、病因、病機、辨證、治法、方藥、療效等內容。

在辨證方面,徐大椿十分重視六經辨證,並根據臨床經驗補充和完善。在治法方面,徐大椿主張根據病情和患者體質,靈活運用各種治法,並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。在方藥方面,徐大椿善於化裁古方,並根據臨床經驗創造了不少新方。

洄溪醫案收錄了徐大椿的一些經典病例,對後世醫家的臨床診療和中醫理論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
以下是洄溪醫案中的一些醫案摘錄:

  • 治一婦人,年四十餘,素有頭痛,每至春夏,頭痛尤甚,頭痛時,目眩,不能視物,頭痛發作時,常用手摩擦頭部,以緩解疼痛。徐大椿診其脈,沉細而弦,舌質淡,苔薄白。徐大椿認為此乃肝陽上亢,風痰上擾所致。遂以羚羊角、石決明、白蒺藜、天麻、鉤藤、川芎、白芷、甘草等藥物,組成羚羊角湯,給患者服用。服藥後,患者頭痛逐漸減輕,目眩亦隨之消失。

  • 治一男子,年二十餘,患瘧疾,發作時,寒熱往來,頭痛身痛,四肢酸楚,食慾不振,大便溏薄。徐大椿診其脈,浮滑而數,舌質淡,苔薄白。徐大椿認為此乃濕熱蘊蒸,伏於三焦所致。遂以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知母、生薑、大棗等藥物,組成三黃湯,給患者服用。服藥後,患者的症狀逐漸緩解,最終痊癒。

  • 治一婦人,年三十餘,患月經不調,月經量少,色淡,經期延長,小腹疼痛。徐大椿診其脈,沉細而弱,舌質淡,苔薄白。徐大椿認為此乃氣血不足,沖任失調所致。遂以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藥物,組成四物湯,給患者服用。服藥後,患者的症狀逐漸緩解,最終痊癒。

洄溪醫案是一部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的醫案著作,對後世醫家的臨床診療和中醫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。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閱讀,以提高自己的中醫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