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洪洪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洪仁玕與中醫之淵源

洪仁玕(1822-1864年),字益謙,廣東花縣人,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兼通醫道。其早年於鄉里懸壺濟世,精研《內經》《傷寒》等典籍,融合嶺南溫病學派與經方之長,臨證重視「六淫辨證」,尤擅治時疫熱病。後赴天京受封玕王,主理政務期間,多涉醫藥革新,反映其「醫政合一」思想。

醫政措施與中醫制度建設
洪氏執政時,首創太平天國官辦醫寮(醫院),分設「內科」「瘍瘍」二所,仿《周禮》疾醫、瘍醫之分科,並引入西洋外科技術。其主持醫官考選,試題涵蓋《神農本草經》藥性辨別、《難經》脈診訣竅,以及瘟疫防治實務,開科舉取士結合醫術考核之先河。另頒《資政新篇》,主張「潔淨街道以避癘氣」,暗合《黃帝內經》「避其毒氣」之防疫觀。

學術思想與臨證特色
洪氏醫案雖多散佚,然據《太平詔書》載其用藥紀錄,可見三大特色:

  1. 重劑攻邪:治天京暑疫時,以白虎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,佐以嶺南涼茶(如雞骨草、木棉花),體現「戾氣致病」學說與地方草藥結合之思維。
  2. 經絡論治:為將士療金創時,外敷三黃散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)兼刺絡放血,取法《醫宗金鑒》傷科手法,並參以「子午流注」擇時換藥。
  3. 養生防變:推行「館衙種藥」制度,令各營栽植紫蘇、薄荷等藥材,實踐《本草綱目》「藥食同源」之道,以備時疾。

歷史評價與醫學貢獻
洪仁玕雖因戰事殉難,然其整合傳統醫理與新政實踐,如以「五運六氣」理論規劃城鎮排水(見《天朝田畝制度》附則),實開近代公共衛生與中醫制度化合流之先聲。後世嶺南醫家如朱沛文等,亦受其「中西醫理互參」主張影響,於溫病診療中兼採西說,形成獨特流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