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霍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霍亂,又稱觸惡[1],是指突然劇烈吐瀉,心腹絞痛的疾病

《靈樞[2]·五亂》中說:「清氣[3]在陰,濁氣在陽,營氣[4]順脈,衛氣逆行,清濁[5]相干,亂於胸中,是謂大悗。……亂於腸胃[6],則為霍亂。」

諸病源候論·霍亂病諸候》中說:「霍亂者,由人溫涼不調,陰陽清濁二氣有相干亂之時,其亂在於腸胃之間者,因遇飲食而變發。」

雜病源流犀燭·霍亂源流》中說:「皆由中氣素虛,或內傷七情,或外感六氣,或傷飲食,或中邪惡、污穢氣及毒氣,往往發於夏秋。」

霍亂分為兩種:

1.指劇烈吐瀉且有傳染性的病癥。《傷寒溯源集·霍亂證治》中說:「此皆六氣勝復之變也,……或為諸寒濕間氣客氣所勝者亦然,且尤於陰晴風雨,酷暑暴寒之中,每每有之。一家之中,一里之內,或闔境皆然,乃時行寒濕也。」症見突然心腹絞痛,上吐下瀉,躁亂煩悶,甚則轉筋手足厥逆等。治宜溫陽散寒為主,如附子理中湯急救回陽湯活血解毒湯急救回生丹衛生防疫寶丹等。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。危重時宜中西醫結合搶救。

2.指嚴重吐瀉的病癥。多因暑天感濕,或飲食失節所致。《醫學入門》卷二中說:「三焦,水穀道路。邪在上焦,吐而不利;邪在下焦,利而不吐;邪在中焦,上吐下利。病因飲食不節,清濁相干,陰陽乖隔,輕者止曰吐利,重者揮霍擾亂,乃曰霍亂。」《醫學心悟》卷三中說:「又有暑天受濕,嘔吐瀉利,發為霍亂。此停食伏飲所致。宜分寒熱治之,熱者口必渴,黃連香薷飲主之;寒者口不渴,藿香正氣散主之。」根據病因與症狀的不同,又分乾霍亂濕霍亂暑霍亂熱霍亂等,詳見各條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觸惡_中醫內科學、中醫學、中醫病名、霍亂_醫學百科

  2. 靈樞/五味第五十六 - A+醫學百科

  3. 清氣 - A+醫學百科

  4. 營衛不和:概念,營氣,衛氣,營衛的生理功能,治療方法,_中文百科全書

  5. 清濁_百度百科

  6. 肠胃_百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