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火針,針具名。出《備急千金要方》。又名煨針、燔針。現代多用不鏽鋼製成,長3-4寸,體粗圓,尖銳利,柄用角質或竹、木製作。出有用鎢絲、鉬絲製作者,形同毫針,略較粗長,受熱散熱較快,不易變形。使用時將針燒紅,於選定部位速刺速出。應注意掌握深淺、部位,凡血管、內臟及關節附近等處禁用。主要用於癰疽、瘰癧、頑癬和痹症等。或指古代九針中的大針。見該條。
火針,又名煨針、燔針,是一種中醫針灸治療方法。火針是用特製的火針在皮膚上點刺,使局部皮膚發紅、起泡,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火針具有溫通經絡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、祛風散寒等作用,主要用於治療癰疽、瘰癧、頑癬和痹症等疾病。
火針的使用方法是:首先將火針在酒精燈上燒紅,然後迅速刺入皮膚,深度以皮膚發紅、起泡為宜。刺入後,可用手指按壓針孔,使火針在皮膚下移動,以加強治療效果。火針治療時間一般為5-10分鐘,治療後可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,並塗抹消毒藥膏。
火針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,但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:
- 火針不可刺入血管、內臟及關節附近等處。
- 火針治療後,局部皮膚可能會出現紅腫、起泡等現象,此屬正常現象,一般會在數天內消退。
- 火針治療後,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,避免感染。
- 火針治療後,如有不適,應立即就醫。
火針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針灸治療方法,其安全有效,值得推廣應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