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火脹是一種病證名,屬於鼓脹的一種表現形式。《張氏醫通.鼓脹》中提到了火脹的症狀,如面色枯槁,肢體消瘦,單腹脹急而塊壘不平。與水腫不同的是,火脹並不是由於腎臟功能問題引起的。

對於誤服金匱腎氣丸等藥物所致的火脹,可以迅速使用黃連、黃柏、金鈴子、白芍等藥物,並加入一點桂附,這樣可以達到熱因熱用的效果,可能有助於將病情緩解。而如果患者同時出現呼吸困難、腹瀉、肢體消瘦,脈搏無胃氣等症狀,則可能屬於危重的情況。

火脹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飲食不節,過食辛辣、肥甘厚味,造成脾胃功能紊亂,引發水濕滯聚;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血不暢,導致水濕停滯;受外感熱邪,使體內產生熱邪,傷津液,導致水濕停滯;長期疾病體虛,正氣不足,抵抗力下降,也可能引發水濕停滯。

針對火脹的治療主要是清熱利濕,行氣消脹。常用的方藥有三仁湯、五苓散、通草飲等。

至於火脹的預防措施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飲食要清淡,少食辛辣、肥甘厚味;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情緒激動;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,增強體質;及時治療相關原發疾病,提高機體的免疫力。

需要強調的是,火脹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對生命產生危險。因此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該及時就醫,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