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火脹,病證名。鼓脹之一。見《張氏醫通.鼓脹》:「如面色枯槁,肢体消瘦,單腹脹急而塊壘不平者,皆屬火脹。此非水腫,無慮助腎水之邪也。」若誤服金匱腎氣丸等藥,可急投黃連、黃柏、金鈴子、白芍之類,乃用桂附少許,熱因熱用,庶可輓回。若喘瀉肢枯,脈無胃氣,多屬危重。參見鼓脹條。
火脹是指由於熱邪蘊結於內,導致氣機不暢,水濕停聚而形成的鼓脹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面色枯槁,肢體消瘦,單腹脹急而塊壘不平,小便短赤,大便秘結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
火脹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飲食不節,過食辛辣、肥甘厚味,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。
- 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導致水濕停聚。
- 外感熱邪,入里化熱,耗傷津液,導致水濕停聚。
- 久病體虛,正氣不足,抵抗力下降,導致水濕停聚。
火脹的治療以清熱利濕、行氣消脹為主。常用方藥有三仁湯、五苓散、通草飲等。
火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飲食清淡,少食辛辣、肥甘厚味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注意勞逸結合,增強體質。
-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,提高機體免疫力。
火脹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相關症狀,一定要及时就醫,以免耽误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