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運臨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火運臨午

「火運臨午」為中醫運氣學說之術語,出自《素問·六微旨大論》,用以闡述天干地支與五運六氣之特殊對應關係。其核心概念在於「歲會」,即中運之五行屬性與歲支所藏之氣相合,形成「同氣相求」之格局。

天干地支與五行配屬

依十天干化運之規律,戊年屬火運,因戊癸化火,且戊為陽干,故稱「太徵」,主火運太過。地支午屬南方火位,為火之「正位」,又稱「君火當權」。當戊年逢午歲(即戊午年),中運之火與歲支午火相合,形成「火運臨午」之象,此即《內經》所言之「歲會」。

歲會之意義

歲會之年,主氣與中運同屬一氣,象徵該年氣化較為專一,火氣得位而旺盛。火運太過之年,氣候多見炎熱亢盛,人體易受火邪影響,如心火上炎、暑熱傷津等證候。然因火氣得位,其變化較為規律,雖有偏勝,然非驟烈之變,故《素問》稱歲會為「平氣」之一,雖非完全平和,但較其他太過之年為穩。

火運臨午之氣化特點

  1. 氣候表現:炎暑盛行,少雨乾燥,易現旱象。
  2. 病機傾向:火性炎上,易致心煩口渴、目赤瘡瘍、小便短赤等症;若火灼肺金,則見咳嗽咯血。
  3. 臟腑影響:心與小腸屬火,火運太過則心火亢盛,小腸泌別失職;另火盛剋金,肺系疾病亦需留意。

與其他歲會之別

歲會共有八年(甲辰、甲戌、己丑、己未、乙酉、丁卯、戊午、丙子),然「火運臨午」因午為火之正位,火氣純粹,故其火運之勢尤為顯著。相較於其他歲會,戊午年之火運更具「得位而彰」之特性。

此概念深植於五運六氣理論,不僅用於推測氣候與疾病趨勢,亦為中醫辨治時參酌天人之際的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