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步郎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步郎,又稱步廊,為中醫經穴別名,首見於唐代孫思邈所著《千金要方》。此穴位屬足少陰腎經,為腎經之重要腧穴,其名稱蘊含經氣循行如廊廡般通達之意。
定位與解剖
步廊穴位於胸部,當第五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。解剖層次上,淺層布有第五肋間神經前皮支,深層則有胸內動、靜脈分支,與胸腔內器官相鄰,針刺時需精準掌握深度與角度。
功能與主治
步廊為腎經氣血輸注之處,具調暢氣機、寬胸理氣之效。中醫理論中,腎經「上貫肝膈,入肺中」,故步廊可調節肺腎氣機,主治胸肺部疾患,如:
- 胸悶氣逆:因腎不納氣或肺氣壅滯所致之喘息、咳嗽。
- 肋間神經痛:經氣不暢引發的脅肋脹痛。
- 乳癰初起:局部氣血瘀滯時,可配合其他穴位疏通經絡。
配伍應用
臨床常與他穴配伍以增強療效:
- 配膻中、內關,寬胸解鬱,治胸痹心痛。
- 配太淵、肺俞,宣肺平喘,治咳喘氣促。
- 配期門、陽陵泉,疏肝利膽,緩解脅痛。
刺灸法
傳統針刺多直刺0.5~0.8寸,局部有酸脹感;艾灸則以溫和灸為主,適用於寒性胸痛。因穴位鄰近胸腔,操作時需避開臟器,故歷代醫家強調「慎刺深」。
步廊穴雖非十二正經之要穴,然其位處胸脅,為腎經與局部氣血交會之樞紐,於特定證候中具獨特調治作用,體現中醫「經穴相應」之辨證思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