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牙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火牙痛
火牙痛為中醫病證名,屬牙痛之一類,其病因多與「火邪」上炎有關。中醫理論中,「火」分虛實,實火多因陽明胃經熱盛,虛火則常源於肝腎陰虛,兩者病機與治法各異,臨床須辨證施治。
實火牙痛
病因病機:
- 多因飲食不節,過食辛辣厚味,或外感熱邪內傳,導致陽明胃經積熱,胃火上沖,燔灼牙齦。
- 《靈樞·經脈》提及:「足陽明之脈……入上齒中。」胃火循經上擾,故見牙痛劇烈。
臨床表現:
- 牙痛劇烈,遇冷稍緩,得熱加重。
- 伴牙齦紅腫、出血,甚則化膿潰爛。
- 口乾口臭、煩渴喜冷飲,舌紅苔黃,脈洪數。
治法方藥:
- 清胃瀉火為主,方選《清胃散》(當歸、黃連、生地、丹皮、升麻),清胃涼血;若兼陰傷,可用《玉女煎》(石膏、知母、麥冬、生地、牛膝)清胃滋陰。
- 針灸可取內庭(胃經滎穴)、合谷(大腸經原穴)以瀉陽明之火。
虛火牙痛
病因病機:
- 多因久病體虛、房勞過度,或年老陰虧,致肝腎陰虛,虛火內生,上炎齒齦。
- 《景岳全書》云:「陰虛者,水虧也,牙痛者,多因龍雷之火上沖。」
臨床表現:
- 牙痛隱隱,午後或夜間加重,牙齦微紅不腫。
- 伴口乾咽燥、眩暈耳鳴、五心煩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治法方藥:
- 滋陰降火為主,方選《知柏地黃丸》(熟地、山萸肉、山藥、澤瀉、丹皮、茯苓、知母、黃柏)滋腎清熱;若陰虛為主,可用《左歸飲》(熟地、山藥、枸杞、山萸肉、茯苓、甘草)填補真陰。
- 針灸可選太溪(腎經原穴)、三陰交(肝脾腎三陰交會)以滋陰潛陽。
鑒別要點
- 實火:痛勢急劇,局部腫痛明顯,脈象洪大,治宜苦寒直折。
- 虛火:痛勢綿綿,伴陰虛內熱之象,治宜甘潤滋潛。
火牙痛之辨證,須結合全身症狀與局部表現,明察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古籍如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》亦強調:「牙痛雖屬小恙,然有風、火、蟲、虛之異,不可不辨。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