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泄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火泄,病證名。因火熱之邪影響腸胃功能所致泄瀉。又稱火瀉、熱泄。見《證治匯補.泄瀉》:「火泄者,暴注下迫,焦黃穢臭。」《雜病源流犀燭.泄瀉源流》:「火泄,即熱泄,脈數實,腥痛腸鳴,口乾喜冷煩渴,小便赤澀,後重如滯,瀉水,痛一陣,瀉一陣,瀉後尚覺澀滯,仲景謂之協熱自利是也,宜黃芩芍藥湯。」參見熱瀉、火瀉條。
火泄的臨床表現為大便急迫,糞便色黃,質稀,有臭味,伴有腹痛、腹脹、口乾、煩渴等症狀。
火泄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外感火熱之邪,如夏季暑熱、秋季燥熱等;二是內生火熱,如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等。
火泄的治療以清熱瀉火、通利腸胃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黃芩芍藥湯、葛根芩連湯、白頭翁湯等。
火泄的預防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,避免暴飲暴食;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;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火泄是中醫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火泄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