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邪頭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火邪頭痛

病證名,屬中醫頭痛證型之一,因胃火上沖頭部所致,又稱「火頭痛」或「火熱頭痛」。此證多因飲食不節、嗜食辛辣厚味,或情志鬱久化火,導致胃中積熱,火性炎上,循陽明經脈上擾清竅而發為頭痛。

病因病機
陽明胃經為多氣多血之經,其經脈循行於頭面部,若胃火熾盛,火邪上攻,則直犯頭維(頭部陽明經穴位),引發劇烈頭痛。《景嶽全書·頭痛》指出:「火邪頭痛者,雖各經皆有火證,而獨惟陽明為最。」強調陽明胃火在火邪頭痛中的關鍵作用。此外,肝鬱化火、心火上炎等亦可兼夾為患,但以胃火為主要病機。

臨床表現

  1. 頭痛特徵:疼痛劇烈,多見於前額或巔頂,常伴脹痛感,甚則「頭腦振振痛」,自覺頭部跳動或灼熱。
  2. 脈象舌象:脈洪大而數,舌質紅,苔黃燥,反映內熱熾盛。
  3. 兼症:口乾口臭、煩渴引飲、面赤、便秘溲赤等胃熱之象,嚴重者可見牙齦腫痛或鼻衄。

鑑別要點
火邪頭痛需與其他頭痛證型區分:

  • 風寒頭痛:痛連項背,惡風寒,脈浮緊。
  • 氣虛頭痛:痛勢綿綿,勞累加重,脈弱無力。
  • 痰濁頭痛:頭重如裹,胸悶嘔惡,苔白膩。
    火邪頭痛以「痛劇、脈洪、內熱盛」為辨證核心,且無表證(如惡寒發熱),此為張景岳所言「絕無表邪者,必火邪也」之關鍵。

治療原則
以清瀉胃火為主,常用方劑如:

  • 白虎湯:針對陽明氣分熱盛,症見煩渴、脈洪大。
  • 清胃散:專治胃火上攻,兼牙痛齦腫者。
  • 玉女煎:適用胃熱陰傷,虛火上炎之頭痛。
    針灸可取陽明經穴如 頭維、合谷、內庭,以瀉火通絡。

延伸探討
火邪頭痛若遷延不癒,可能耗傷陰液,轉為陰虛火旺之證,此時需兼顧滋陰降火。此外,古籍《蘭室秘藏》提及「陽明頭痛」亦與此證相關,可互參辨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