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邪經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火邪經閉
病證名,屬經閉證型之一,指因內熱火邪熾盛,灼傷陰血,導致經血枯涸、月經閉止之證。此證首見於清代秦之禎《女科切要》,強調內火所在臟腑經絡不同,雖皆致經閉,然兼證各異,治法亦須辨證施治。
病因病機
火邪經閉多因情志化火、飲食辛燥,或陰虛內熱,致使五臟火熾,血為熱灼,胞脈枯澀。火性炎上,易耗傷津血,血海空虛則經水不行,如《婦科玉尺》所言:「火盛則血枯,經閉由熱灼。」
分型與證治
-
肺經火熾
- 證候:經閉兼見喘嗽、肩背痛、口乾咽燥,舌紅苔黃。
- 病機:肺主氣,火灼肺金,氣壅血燥,上源不通則下流閉絕。
- 治法:清金潤燥,利氣調經。
- 方藥:清肺飲(黃芩、桑白皮)合地骨皮飲(地骨皮、丹皮),佐杏仁、枇杷葉宣降肺氣。
-
心經火旺
- 實火
- 證候:經閉伴心煩失眠、口舌生瘡,小便赤澀,脈數有力。
- 治法:瀉心火,通血脈。
- 方藥:三和湯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)或導赤各半湯(生地、木通、甘草梢),清心火而引熱下行。
- 虛火
- 證候:經閉兼心悸怔忡、夢多易驚,舌紅少苔。
- 治法:養心血,清虛熱。
- 方藥:天王補心丹(人參、麥冬、酸棗仁)或清心蓮子飲(蓮子、茯苓),滋陰安神以調經。
- 實火
-
肝經鬱火
- 證候:經閉脅痛,少腹灼熱上沖,煩躁易怒,脈弦數。
- 病機:肝鬱化火,衝任受灼,血海沸騰而經閉。
- 治法:清肝瀉火,疏鬱通經。
- 方藥:芩連四物湯(黃芩、黃連合四物湯)合小柴胡湯(柴胡、黃芩),或加丹皮、梔子涼血散鬱。
-
脾經血燥
- 證候:經閉伴大便乾結、唇燥咽乾,舌紅少津。
- 病機:脾為氣血生化之源,火灼脾陰,津虧血燥。
- 治法:潤燥養血,清脾調經。
- 方藥:《證治準繩》當歸飲(當歸、生地、白芍)或梔連戊己湯(梔子、黃連、白芍、甘草),滋陰清熱以復經源。
-
腎陰虛火旺
- 證候:經閉頭暈耳鳴,腰膝酸軟,潮熱盜汗,脈細數。
- 病機:腎水不足,相火妄動,血海乾涸。
- 治法:滋腎填精,降火養血。
- 方藥:知柏四物湯(知母、黃柏合四物湯)或六味地黃丸加減,壯水制火以通經。
辨證要點
火邪經閉當辨虛實:實火者脈洪數、舌絳苔黃,宜苦寒直折;虛火者脈細數、舌紅少苔,宜甘潤滋養。臨證需結合臟腑定位,明察火邪所客之處,方能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