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陷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火陷疔
火陷疔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疔瘡之一,首載於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其特徵為發於唇、口或手掌指節間,初起患處現紅黃色小皰,癢痛交作,甚則劇烈難忍,並伴隨肢體麻木、寒熱往來、頭暈目眩、心煩躁擾,甚或言語昏憒等全身症狀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心經毒火蘊結所致。心屬火,主血脈,開竅於舌,其華在面。若情志內傷、飲食辛辣厚味,或外感熱毒,致使心火亢盛,火毒熾盛,鬱於肌膚,則發為火陷疔。因其病位多見於唇口(心之苗竅)及手掌(心包經所過),故亦稱「心疔」。
臨床表現
- 局部症狀:初起患處生紅黃色小皰,形如粟米,根腳堅硬,周圍赤腫,癢痛相兼,漸至灼熱劇痛。
- 全身症狀:火毒內攻時,可見寒熱交作、心煩口渴、頭暈眼花,甚則神昏譫語、肢體麻木。若毒邪熾盛,易致「走黃」(即疔毒擴散,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敗血症)。
治療原則
- 內治:以清心瀉火、解毒消腫為主。
- 方選黃連解毒湯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)合五味消毒飲(金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)。
- 若見煩躁譫語,可加犀角地黃湯(現多以水牛角代犀角)涼血解毒。
- 外治:
- 初起可用如意金黃散外敷,或三黃洗劑(黃連、黃柏、黃芩)清熱解毒。
- 若膿成未潰,可切開排膿,外貼拔毒膏。
鑒別診斷
火陷疔需與其他疔瘡(如蛇頭疔、紅絲疔)相區別:
- 蛇頭疔:多發於手指末端,腫如蛇頭,疼痛劇烈。
- 紅絲疔:為急性淋巴管炎,可見紅線沿經絡上行。
古籍參考
《外科正宗》云:「火陷疔者,心經毒火所發,其瘡色赤黃,癢痛交攻,甚則麻木寒熱。」強調其病機與心火熾盛密切相關。
火陷疔為火毒壅盛之證,治療當急清心解毒,以防毒邪內陷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