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陷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火陷疔,又稱心疔,是疔疽的一種,多發生於唇、口、手掌指節間,初起症見局部生一紅黃色小皰,癢痛間作,或痛癢劇烈難忍,甚則左右肢体麻木,寒熱交作,頭暈眼花,心煩發躁,或更言語昏憒。
火陷疔多因心經毒火蘊結而成,故名。《外科正宗》卷二曰:「疔疽之發於唇口而色赤黃者,名曰火陷疔。」《醫宗金鑒》卷二十四曰:「火陷疔,生於唇口,色赤黃,癢痛劇烈,或麻木寒熱,頭暈眼花,心煩發躁,或言語昏憒。」
火陷疔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疏風散結為主。可用黃連解毒湯加減。方中黃連、黃芩、梔子清熱解毒;大黃、芒硝瀉火通便;連翹、牛蒡子疏風散結;生甘草緩急和中。若兼有寒熱交作,可加附子、乾薑溫陽散寒;若兼有頭暈眼花,可加菊花、石決明清肝明目;若兼有心煩發躁,可加合歡皮、柏子仁、遠志養心安神。
火陷疔的預防,應注意飲食調養,避免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之物,以免損傷脾胃,導致濕熱內生,蘊結成疔。平時可多食新鮮蔬果,以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火陷疔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疔瘡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發現有火陷疔的症狀,應立即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