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盛刑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火盛刑金

定義與概念
「火盛刑金」為中醫病理術語,屬「五行相剋」理論的臨床體現。其中「火」泛指肝火、心火或外感火熱之邪;「金」則對應肺臟。此病機描述火邪過亢,反侮肺金,導致肺陰耗損或肺氣壅滯,引發咳喘、咯血等症。

病因與病機

  1. 肝火刑金(木火刑金)

    • 肝屬木,生理上應疏泄條達。若情志鬱結,肝鬱化火,木火亢盛則上灼肺金。
    • 臨床表現:脅痛口苦、咳嗽陣作、痰黏帶血、舌紅苔黃、脈弦數。
  2. 心火熾盛耗肺陰

    • 心火亢盛,下汲腎水,上灼肺津,致肺陰虧虛。
    • 臨床表現:心煩失眠、乾咳無痰或痰中帶血、咽乾顴紅、脈細數。
  3. 外感火熱犯肺

    • 外感溫熱之邪或風寒化熱,燔灼肺絡,形成痰熱壅肺。
    • 臨床表現:高熱、氣喘息粗、鼻翼煽動、咯黃稠痰或膿血、舌紅苔黃膩。

證候分析

  • 肺陰虛證:多見於心火或肝火久灼,症見乾咳少痰、聲音嘶啞、午後潮熱。
  • 痰熱壅肺證:外感火邪或內生痰熱,症見胸悶氣促、痰黃腥臭,甚則咯血。
  • 肝火犯肺證:咳嗽陣作、痰滯咽喉,伴隨肝經實火症狀如目赤、頭痛。

治法與方藥舉隅

  • 清肝瀉肺:適用肝火刑金,方選《丹梔逍遙散》合《瀉白散》加減。
  • 清心潤肺:心火傷陰者,可用《百合固金湯》滋陰降火。
  • 清熱化痰:痰熱壅肺者,投以《千金葦莖湯》或《麻杏甘石湯》清泄肺熱。

與相關概念區別

  • 「火剋金」原為五行正常制約關係,但「火盛刑金」屬病理狀態,強調火邪過盛反侮肺金。
  • 與「肺熱壅盛」差異在於,後者未必由肝火或心火引起,可能單純因外感熱邪致病。

古籍記載
《醫宗金鑒》提及:「木火刑金咳頻作,瀉肝清肺兩相和。」《景岳全書》亦論心火刑金之證,強調「壯水之主以制陽光」。此類論述均呼應火邪上炎傷肺的病機與調治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