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熱迫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火熱迫肺

火熱迫肺為中醫病機名詞,指心火熾盛或臟腑鬱熱上灼於肺,耗傷肺陰,導致肺失清肅的病理狀態。此證屬「火盛刑金」(五行中火克金)的具體表現之一,臨床以咳喘、痰血、胸痛等肺系症狀為主,兼見心火亢盛或實熱內蘊之象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心火亢盛:情志化火或勞心過度,致心火熾盛,循經上炎,灼傷肺絡。
  2. 六淫化火:外感風熱、暑邪入裡化火,或燥熱之邪直接犯肺。
  3. 臟腑鬱熱:肝鬱化火、胃火熾盛等內生之火,上迫肺金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肺系症狀:咳嗽氣促、痰黃黏稠或帶血絲,咽乾喉痛,甚則胸痛。
  • 火熱之象:面赤口苦、心煩失眠、小便短赤、舌紅苔黃、脈數。
  • 陰傷徵兆:若遷延日久,可見乾咳少痰、舌紅少津等肺陰虧虛之候。

證候辨析

火熱迫肺需與其他肺熱證鑑別:

  • 痰熱壅肺:以痰壅氣逆為主,苔黃膩,脈滑數。
  • 肺陰虛火旺:虛火內擾,伴潮熱盜汗,舌紅少苔。
    本證則以實火迫肺為標,肺陰耗傷為本,病勢急而熱象顯著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清瀉火熱:主以黃連解毒湯、瀉白散加減,瀉心火兼清肺熱。
  2. 涼血護陰:若見咳血,配伍生地、丹皮、玄參等涼血養陰之品。
  3. 宣肺降逆:佐以杏仁、桑白皮、枇杷葉等宣降肺氣。

經典理論依據
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云:「諸氣膹鬱,皆屬於肺;諸熱瞀瘛,皆屬於火。」揭示火熱迫肺所致氣逆喘悶的病機。明代《醫宗必讀》亦指出:「火刑肺金,咳喘痰血,非清降不為功。」強調瀉火以保肺陰之要。

此證多見於急性支氣管炎、肺炎等疾病,其傳變迅速,早期瀉火截斷病勢為關鍵,然需辨明火熱來源,標本兼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