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罐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火罐法是中醫拔罐法之一,是利用點火燃燒,在罐內形成負壓,以吸附於體表治病的方法。損傷方法有下列幾種:
- 閃火法。用鑷子夾住沾有95%酒精的棉球,點燃後伸入罐內隨即退出,迅速將罐口復罩在應拔罐的部位上。應注意蘸取的酒精不宜太多,以免燃燒時滴下;也不要使蘸有酒精的棉球碰觸罐口燃著,燙傷皮膚。
- 投火法。用小紙片點燃後投入罐內,迅速將火罐的罐口罩合在擬拔的穴位或皮膚上。
- 架火法。取直徑約2-3釐米,不易燃燒和不易傳熱的塊狀物作為點火架墊在穴位上,上面平放一小酒精棉球,燃著後,隨即將罐罩上。應注意扣罩要準確,不要將燃燒著的點火架碰翻。
- 滴酒法。滴1-2滴酒精在罐內中段,再將罐略為轉動,使酒精均勻地附於罐壁,注意不要沾染在靠近罐口的罐壁上,然後用火柴點燃,迅速扣合在應拔的部位上。
- 貼棉法。用一小塊薄薄的藥棉,略沾酒精,貼在罐內壁上中段,用火點燃後,迅速扣上。
現臨床多用第1種方法。
以下是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中關於火罐法的原文:
拔罐法之火罐法,以火燃罐內,吸其氣,以去其邪,其法有五:
一曰閃火法。用鑷子夾火棉,點燃後,即入罐內,隨即退出,以罐口復罩於患處。
二曰投火法。用小紙片點燃後,投入罐內,隨即將罐口罩合於擬拔的穴位或皮膚上。
三曰架火法。取直徑約二三分米,不易燃燒和不易傳熱的塊狀物作為點火架墊在穴位上,上面平放一小酒精棉球,燃著後,隨即將罐罩上。
四曰滴酒法。滴一二滴酒精在罐內中段,再將罐略為轉動,使酒精均勻地附於罐壁,注意不要沾染在靠近罐口的罐壁上,然後用火柴點燃,迅速扣合在應拔的部位上。
五曰貼棉法。用一小塊薄薄的藥棉,略沾酒精,貼在罐內壁上中段,用火點燃後,迅速扣上。
火罐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治療方法,但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:
- 拔罐前要清潔皮膚,以免感染。
- 拔罐時間不宜過長,以免燙傷皮膚。
- 拔罐後要注意保暖,以免受涼。
- 拔罐後如果出現皮膚紅腫、疼痛等症狀,要及時就醫。
如果有相關疾病,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火罐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