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丹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火丹瘡
火丹瘡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丹毒之一類,首載於清代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一。此症多因肺經熱邪熾盛,內入營血,鬱蒸肌膚腠理而成,其發病急驟,證候鮮明,以皮膚局部焮紅灼熱、腫痛為主要特徵。
病因病機
肺主皮毛,司呼吸,若肺經鬱熱,或外感風熱毒邪,熱毒不得宣散,內蘊血分,循經外發,則成火丹。其病機關鍵在於「熱毒壅滯,血瘀絡傷」,熱盛則皮膚焮赤,血瘀則見紫斑腫痛,甚則熱腐成膿。
臨床表現
初起皮膚突現紅赤斑片,邊界分明,觸之灼熱,伴局部腫痛;重者色轉紫暗,表面隆起丘疹或水皰,破潰後滲液糜爛,或化膿結痂。全身可見發熱、口渴、煩躁、尿赤、舌紅苔黃、脈數等熱象。
治法方藥
-
內治:以「清熱解毒,涼血化瘀」為則,方選《溫病條辨》清營湯加減:
- 主方:犀角(現用水牛角代)、生地、玄參、竹葉心、麥冬、丹參、黃連、銀花、連翹。
- 加減:熱毒熾盛加紫花地丁、蒲公英;血瘀明顯加赤芍、桃仁;腫甚加澤蘭、車前子。
-
外治:
- 以清涼散(黃連、黃柏、青黛等研末)麻油調敷,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。
- 若膿成未潰,可外敷金黃散促其消散;潰後用生肌玉紅膏斂瘡生肌。
辨證要點
需與「流火」(下肢丹毒)、「赤遊丹」(嬰兒丹毒)等相鑑別。火丹瘡特徵在於發無定處,熱象顯著,且易化膿,與濕熱下注之流火或胎毒所致赤遊丹病機有異。
此症預後多良,然熱毒未清易反覆發作,故治療當徹底,兼調肺衛,以防餘邪留伏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