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赤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火赤瘡又稱天皰瘡,是一種皮膚病,表現為全身紅色大皰。常發生在夏秋季節,尤其是兒童和青年人容易罹患。目前對火赤瘡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,但與遺傳、免疫功能低下、感染和內分泌失調等因素有關。

火赤瘡的臨床表現為:發病急騰,身體各部位出現大片紅色水皰,水泡壁薄,內含淡黃色液體,破裂後形成潰爛的表面,有滲出液,伴有劇烈瘙癢。嚴重的病例可能會影響全身皮膚,甚至引起水腫和呼吸困難等危重症狀。

治療火赤瘡主要以清熱解毒和祛濕止癢為主。可以內服中藥,例如解毒瀉心湯和清脾除濕飲;也可以外用中藥,例如蝌蚪拔毒散和石珍散等。

解毒瀉心湯的配方包括:大黃、黃芩、黃連、赤芍、丹皮、梔子、木通、生甘草。將這些中藥煎煮後服用,每日一劑。

清脾除濕飲的配方包括: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白術、薏苡仁、車前子、大腹皮、生薑、大棗。將這些中藥煎煮後服用,每日一劑。

蝌蚪拔毒散的配方包括:蝌蚪、白礬、黃連、黃芩、赤芍、丹皮、梔子、木通、生甘草。將這些中藥研磨成粉末,以冷水調成糊狀後塗抹在患處。

石珍散的配方包括:石珍、白礬、黃連、黃芩、赤芍、丹皮、梔子、木通、生甘草。將這些中藥研磨成粉末,以冷水調成糊狀後塗抹在患處。

火赤瘡的預後通常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當或與其他疾病合併,可能會產生嚴重後果。因此,一旦發現患有火赤瘡,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