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赤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火赤瘡,病名。一種體表紅赤的大皰樣瘡瘍。出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四。多因心火妄動,或因感盛夏酷暑火邪入於肺經伏結所致。該病初起,證見局部赤色潦漿膿皰,破潰則黃水浸淫,焮熱痛癢,可及於全身。治宜清熱解毒,祛濕止癢,內服可選用解毒瀉心湯。若濕熱偏勝者,宜用清脾除濕飲;外治,瘡未破潰者可用蝌蚪拔毒散以冷水調塗之。若已破潰,則宜選用石珍散之類外敷。該瘡類似天皰瘡。
火赤瘡,又名天皰瘡,是一種皮膚病,以全身紅色大皰為特徵。多發於夏秋季節,好發於兒童和青年人。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,但與遺傳、免疫功能低下、感染、內分泌失調等因素有關。
火赤瘡的臨床表現為:起病急,全身皮膚出現大片紅色水皰,皰壁薄,內含淡黃色漿液,破潰後形成糜爛面,有滲出液,伴有劇烈瘙癢。嚴重者可累及全身皮膚,甚至出現全身水腫、呼吸困難等危重症狀。
火赤瘡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祛濕止癢為主。可內服中藥,如解毒瀉心湯、清脾除濕飲等;外用中藥外敷,如蝌蚪拔毒散、石珍散等。
火赤瘡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當,或合併其他疾病,則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。因此,一旦發現患有火赤瘡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以下是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四中關於火赤瘡的記載:
火赤瘡,一名天皰瘡。初起,局部赤色潦漿膿皰,破潰則黃水浸淫,焮熱痛癢,可及於全身。治宜清熱解毒,祛濕止癢。內服可選用解毒瀉心湯。若濕熱偏勝者,宜用清脾除濕飲;外治,瘡未破潰者可用蝌蚪拔毒散以冷水調塗之。若已破潰,則宜選用石珍散之類外敷。
解毒瀉心湯組成:大黃、黃芩、黃連、赤芍、丹皮、梔子、木通、生甘草。水煎服,每日一劑。
清脾除濕飲組成: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白術、薏苡仁、車前子、大腹皮、生薑、大棗。水煎服,每日一劑。
蝌蚪拔毒散組成:蝌蚪、白礬、黃連、黃芩、赤芍、丹皮、梔子、木通、生甘草。研末,以冷水調塗患處。
石珍散組成:石珍、白礬、黃連、黃芩、赤芍、丹皮、梔子、木通、生甘草。研末,以冷水調塗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