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不生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火不生金,中醫名詞,是指命門火(腎陽)不足,不能溫煦脾胃,導致脾腎陽虛的病理現象。

火不生金的病因病機,是由於先天不足,或後天失養,導致腎陽虛弱,命門火不足,不能溫煦脾胃,至消化吸收和運化水濕功能降低,出現腰酸膝冷、畏寒、飲食不化、小便不利、浮腫、五更泄瀉等脾腎陽虛症狀。

火不生金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腰酸膝冷:由於腎陽虛弱,命門火不足,不能溫煦脾胃,導致脾腎陽虛,水濕代謝失常,水液停聚於腰膝關節,可出現腰酸膝冷的症狀。
  2. 畏寒:由於腎陽虛弱,命門火不足,不能溫煦全身,導致機體陽氣不足,畏寒怕冷。
  3. 飲食不化:由於脾腎陽虛,水濕代謝失常,水液停聚於脾胃,可出現飲食不化、腹脹、便溏等症狀。
  4. 小便不利:由於腎陽虛弱,命門火不足,不能溫煦膀胱,導致膀胱氣化功能減弱,可出現小便不利、尿頻、尿急等症狀。
  5. 浮腫:由於腎陽虛弱,命門火不足,不能溫煦全身,導致機體陽氣不足,水液代謝失常,水液停聚於體表,可出現浮腫。
  6. 五更泄瀉:由於腎陽虛弱,命門火不足,不能溫煦脾胃,導致脾腎陽虛,水濕代謝失常,水液停聚於腸道,可出現五更泄瀉。

火不生金的治療,以溫補腎陽、健脾益氣為主。可選用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山藥、白朮、茯苓等藥物。

火不生金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飲食宜清淡,少吃生冷油膩食物。
  3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4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
火不生金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理現象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火不生金的論述:

“腎者,主水,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,故五臟六腑之精皆上奉於腎,而水精亦上奉於心,心主火,火得水精以生,故曰水火既濟。腎水既濟,則五臟六腑之精皆得以藏,而水火之道得以通矣。若腎水不足,則五臟六腑之精不能上奉於腎,而水精亦不能上奉於心,心火無以生,則水火不相濟,五臟六腑之精亦不能藏,而水火之道不通,則生諸病矣。”

這段話的意思是,腎主水,五臟六腑之精皆上奉於腎,而水精亦上奉於心,心主火,火得水精以生,故曰水火既濟。腎水既濟,則五臟六腑之精皆得以藏,而水火之道得以通矣。若腎水不足,則五臟六腑之精不能上奉於腎,而水精亦不能上奉於心,心火無以生,則水火不相濟,五臟六腑之精亦不能藏,而水火之道不通,則生諸病矣。

這段話說明了腎水與心火之間的關係,以及腎水不足會導致水火不相濟、五臟六腑之精不能藏、水火之道不通,從而生諸病。

火不生金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理現象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