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不生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詳解:火不生金

基本概念
「火不生金」為中醫五行理論中的病理術語,屬「母子相生」關係失常的表現。五行中,火(心陽)為金(肺氣)之母,心陽虛衰或心火不足,無法溫煦肺金,導致肺氣虛弱或宣降失常,此即「火不生金」的核心病機。

理論基礎

  1. 五行關係:五行相生中,心屬火,肺屬金,火能生金。心陽通過推動氣血運行和溫煦作用,助肺完成「主氣、司呼吸」的功能。
  2. 臟腑互動:心主血脈,肺主氣,氣血相依。心陽不足時,血行無力,肺氣失於推動,易見氣虛或氣滯;心火不旺,肺失溫養,則宣發肅降失職。

病因病機

  • 心陽虛衰:久病體虛、寒邪傷陽,或過汗耗損心陽,致火衰不能暖金。
  • 心陰不足:陰虛火旺者,虛火灼肺,反耗肺陰,形成「火灼金傷」的變證。
  • 情志所傷:憂思過度耗傷心氣,間接削弱肺的功能。

臨床表現

  1. 心肺氣虛證:心悸氣短、咳喘無力、聲低懶言,動則加劇。
  2. 肺寒痰飲:心陽不溫肺金,寒痰內停,見咳嗽痰白、胸悶畏寒。
  3. 衛外不固:肺氣虛弱則衛表不固,易感外邪,反覆感冒、自汗。
  4. 兼見心系症狀:如胸悶、肢冷、舌淡紫,脈沉遲等心陽不足之象。

與相關證候鑑別

  • 火不生土(脾腎陽虛):病位在脾腎,以消化吸收障礙為主,如五更瀉、水腫。
  • 火不生金:病位在心肺,以呼吸功能減退為核心,兼見心陽虛症狀。

中醫治法
以「益火補金」為原則,具體治法包括:

  1. 溫通心陽:方如桂枝甘草湯加黃耆、黨參,助心陽以生肺氣。
  2. 補肺益氣:合用補肺湯(人參、黃耆、熟地),針對肺氣虛弱。
  3. 溫化寒痰:若痰飲內停,可配苓甘五味薑辛湯,溫肺化痰。

經典文獻佐證
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南方生熱,熱生火,火生苦,苦生心……在臟為肺」,闡明火金相生關係;《醫宗金鑒》亦指出:「心火不足,則肺金失養」,強調心陽對肺功能的主導作用。

現代應用延伸
此機理可解釋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或心源性哮喘的病理,中醫辨治時需注重心肺同治,尤以溫陽益氣為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