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布巾兜提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布巾兜提法是中醫的一種醫療技術,用於整復頸椎半脫位。其方法是讓患者正坐於桌旁的低凳上,頭約與桌面平,術者坐於桌面上,以雙腳踏於患者的雙肩上,並用布巾以兜住患者下頜及枕骨後部位作結,交於左右兩耳部,然後繫於術者之頸部,術者用雙手向上提拉,用雙腳向下踏,作拔伸牽引,藉以使半脫位之頸椎復歸原位。

布巾兜提法見於《傷科彙纂》卷一。《傷科彙纂》是清代醫家陳修園所著的傷科專著,共十卷。書中記載了多種治療骨折、脫位、扭傷等傷科疾病的方法,其中包括布巾兜提法。

布巾兜提法適用於頸椎的半脫位整復。半脫位是指椎體之間的關節面部分脫離,但仍有部分關節面相接。半脫位常見於頸椎,其主要症狀是頸部疼痛、活動受限、肌肉痙攣等。布巾兜提法通過拔伸牽引,可以緩解頸部疼痛,改善頸部活動受限,緩解肌肉痙攣,從而達到整復半脫位頸椎的目的。

布巾兜提法的操作步驟

  1. 患者應正坐於桌旁的低凳上,頭與桌面平齊。
  2. 術者坐於桌面上,雙腳踏於患者的雙肩上。
  3. 用布巾以兜住患者下頜及枕骨後部位作結,然後交於左右兩耳部,最後繫於術者的頸部。
  4. 術者用雙手向上提拉,雙腳向下踏,作拔伸牽引。
  5. 牽引時要緩慢、均勻,不可用力過猛。
  6. 牽引時間一般為5-10分鐘,每次牽引2-3次。
  7. 牽引後患者應休息片刻,以免頸部肌肉疲勞。

布巾兜提法的注意事項

  • 患者在進行布巾兜提法治療時,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,以避免意外發生。
  • 牽引過程中應注意力道和範圍,不可用力過猛,以免導致新損傷。
  • 牽引後患者應休息片刻,讓頸部肌肉得以放鬆和恢復。

布巾兜提法是一種簡單、有效的治療頸椎半脫位的方法。它可以紓解頸部疼痛、改善活動受限和肌肉痙攣,但需要正確操作並注意相關事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