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病咽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火病咽痛

火病咽痛為中醫病證名,主要分為兩類,其病因病機與治療原則各有不同,分述如下:

1. 肺胃實火型咽痛

此證多因外感風熱邪毒,或飲食辛辣炙煿,致使肺胃火熱上攻咽喉而成。其特點為發病急驟,咽部疼痛劇烈,局部紅腫明顯,甚則可見黃白色膿點或分泌物,伴隨發熱、口渴、口臭、便秘等實熱之象。舌質紅,苔黃燥,脈象洪數或滑數。

治法:清熱瀉火,解毒利咽。
方藥:可選用《外科正宗》之「粘子解毒湯」加減,主要藥物包括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連翹、牛蒡子(粘子)、玄參等。若熱毒熾盛,可加金銀花、蒲公英以增強清熱解毒之效;若便秘甚者,可佐以大黃通腑瀉熱。此證相當於現代醫學所稱之急性咽炎。

2. 陰虛火旺型咽痛

此證多因久病勞損、房勞過度,或肺腎陰虛,虛火內生,上灼咽喉所致。常見於結核性咽喉炎(古稱「喉癆」),其特點為咽喉乾燥疼痛,日久不愈,局部黏膜色紅而乾,或見潰瘍,伴隨午後潮熱、顴紅、盜汗、形體消瘦等陰虛內熱之象。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治法:滋陰降火,潤燥利咽。
方藥:可選用《醫宗金鑒》之「知柏地黃湯」加減,以六味地黃湯為基礎,加知母、黃柏滋陰清熱。若陰虛甚者,可加麥冬、天冬、沙參以養陰潤肺;若虛火亢盛,可酌加玄參、地骨皮以增強清虛熱之效。此類患者亦可配合現代抗結核藥物治療,以標本兼顧。

中醫病機探討

火病咽痛雖皆以「火」為患,然有虛實之別。實火者,多因外邪或飲食積熱,火毒壅盛,急則治標,以清瀉為主;虛火者,則因陰液虧耗,無以制陽,治當滋陰涵陽,緩圖其本。臨證需細辨脈證,方能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