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火病失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火病失音
病證名,屬中醫喉科範疇,指因內火熾盛或陰虛火炎,上灼咽喉,導致聲音嘶啞或完全失音的病症。此證多與癆瘵(肺結核)相關,然其病機複雜,可因肝腎陰虧、肺胃實火或痰火內擾等不同證型所致。首見於明代龔居中《紅爐點雪》卷二,列為虛勞失音之重要類型。
病因病機
- 肝腎陰虧,虛火上炎
久病耗傷陰液,或勞倦過度,致肝腎陰虛,虛火內生,上灼肺金,咽喉失養。此類患者多見咽乾口燥、午後潮熱、舌紅少苔,脈細數等陰虛火旺之象。 - 肺胃實火,上攻咽喉
外感熱邪內傳,或過食辛辣厚味,積熱化火,肺胃火熾,循經上炎,燔灼咽喉。症見聲音暴啞、咽喉腫痛、口渴煩躁、便秘溲赤,舌紅苔黃,脈洪數。 - 痰火鬱結,壅阻聲門
痰濕內生,鬱久化熱,痰火互結,阻塞氣道,致聲門開合不利。臨床表現為聲音重濁、喉中痰黏、胸悶氣促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辨證論治
中醫治療以「清火」為核心,依證型選方:
- 陰虛火炎:治宜滋陰降火,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(如加玄參、麥冬潤肺利咽)。
- 肺胃實火:治宜清熱瀉火,方選清咽利膈湯加減(可佐石膏、梔子增強清熱之力)。
- 痰火壅盛:治宜清熱化痰,方取黃連溫膽湯加減(配合貝母、瓜蔞化痰散結)。
古籍佐證
《紅爐點雪》強調「火病失音」與虛勞密切相關,指出「金破不鳴」屬陰虛,「金實不鳴」屬痰火,治法迥異。清代《醫宗金鑒》亦載,此證需分虛實,虛者補陰,實者瀉火,誤治則加重病情。
補充機理
從經絡論,咽喉為「諸經之會」,足少陰腎經、手太陰肺經均循行於此。腎陰不足則虛火循經上擾;肺胃熱盛則氣血壅滯,皆可致聲門失司。現代中醫認為,此證與慢性喉炎、聲帶病變有部分重合,但更注重內在火邪的辨證。
(全文聚焦中醫理論,未涉現代醫學建議及注意事項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