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不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不子
不子為中醫婦科病名,指女子婚後長期未能受孕,又稱「不孕」。《醫宗金鑑·婦科心法要訣》明確記載此病名,並將其歸於婦科疾病範疇。中醫認為,不子之成因與臟腑氣血失調、經絡阻滯,或先天稟賦不足密切相關,臨床須辨明虛實寒熱,方能對證施治。
病因病機
- 腎虛不足:腎主生殖,若先天腎氣虧虛,或後天房勞過度、久病耗傷,導致沖任失養,胞宮虛寒,難以攝精成孕。
- 肝鬱氣滯: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血運行不暢,沖任受阻,胞脈不通,以致不孕。
- 痰濕內阻:脾虛運化失職,水濕停聚成痰,痰濕壅滯胞宮,阻礙氣血,影響胎孕。
- 血瘀胞脈:經期感寒、跌撲損傷,或氣滯日久成瘀,瘀血內停,胞絡不通,難以受孕。
- 氣血兩虛:脾胃虛弱,化源不足,或失血過多,氣血虧損,沖任空虛,無法養胎。
辨證分型
- 腎陽虛證:婚久不孕,月經後期、量少色淡,腰膝酸冷,性慾淡漠,舌淡苔白,脈沉遲。
- 腎陰虛證:不孕伴月經先期、量少色紅,形體消瘦,潮熱盜汗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- 肝鬱證:不孕兼見經前乳脹、煩躁易怒,月經先後不定,舌暗紅,脈弦。
- 痰濕證:體胖不孕,經行延後、量少黏膩,胸悶泛惡,舌苔白膩,脈滑。
- 血瘀證:婚久不孕,經行腹痛、色紫暗有塊,舌有瘀斑,脈澀。
治療原則
中醫治不子,首重調理沖任、補益肝腎,並根據證型施以溫陽、滋陰、疏肝、化痰、活血等法。常用方劑如:
- 腎陽虛:右歸丸、毓麟珠加減。
- 腎陰虛:左歸丸、養精種玉湯加減。
- 肝鬱:開鬱種玉湯、逍遙散加減。
- 痰濕:蒼附導痰丸、啟宮丸加減。
- 血瘀:少腹逐瘀湯、膈下逐瘀湯加減。
此外,針灸療法亦常配合使用,如取穴關元、子宮、三陰交等,以調理氣血、通暢胞脈。歷代醫家強調,不子之治需耐心調攝,兼顧情志與起居,方能收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