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活血通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活血通經

活血通經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理血法之一,指運用活血化瘀藥物,疏通經脈氣血,以治療婦女病理性經閉(經血不下)的治法。此類閉經多因氣滯、血瘀、寒凝、痰阻等病理因素,導致衝任二脈氣血運行不暢,胞宮失養而經閉不行。臨床須辨明病因病機,以活血通經藥物為基礎,結合體質與兼證靈活配伍,方能標本兼治。

核心病機與辨證用藥

  1. 氣滯血瘀

    • 表現:經閉伴脅肋脹痛、煩躁易怒,舌暗紫或有瘀斑,脈弦澀。
    • 治法:行氣活血,疏肝通經。
    • 用藥:川芎、香附、鬱金、柴胡等疏肝行氣,配伍紅花、桃仁、丹參活血化瘀。
  2. 寒凝血瘀

    • 表現:經閉腹痛拒按、得熱稍減,四肢不溫,舌淡紫苔白,脈沉緊。
    • 治法:溫經散寒,活血通脈。
    • 用藥:肉桂、艾葉、吳茱萸溫經散寒,佐當歸、川芎、牛膝活血調經。
  3. 氣血虛弱

    • 表現:經閉日久,面色萎黃,頭暈心悸,舌淡脈細弱。
    • 治法:益氣養血,佐以活血。
    • 用藥:黃耆、人參補氣,熟地、白芍養血,稍加丹參、雞血藤活血通絡。
  4. 肝腎不足

    • 表現:經閉伴腰膝痠軟、頭暈耳鳴,舌紅少苔,脈沉細。
    • 治法:滋補肝腎,活血通經。
    • 用藥:熟地、山茱萸、枸杞子補益肝腎,配伍川牛膝、澤蘭引血下行。
  5. 痰濕阻滯

    • 表現:經閉體胖,胸悶痰多,苔白膩,脈滑。
    • 治法:化痰除濕,活血通經。
    • 用藥:蒼朮、半夏、陳皮化痰燥濕,配合益母草、月季花活血調經。

常用活血通經藥物

  • 丹參:苦微寒,活血祛瘀兼涼血,適合血熱瘀阻者。
  • 紅花:辛溫,破血行瘀,力峻,多用於瘀重痛甚。
  • 桃仁:苦甘平,活血潤腸,兼治瘀血便秘。
  • 川芎:辛溫,為「血中氣藥」,善行氣活血,通達頭目。
  • 當歸:甘辛溫,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,虛實皆宜。
  • 牛膝:苦酸平,引血下行,尤善治下半身瘀滯。

配伍要點

活血通經法強調「通調」二字,需據證配伍:

  • 氣虛者:加黃耆、白朮以益氣行血。
  • 血虛者:配白芍、阿膠以養血活血。
  • 血熱者:佐生地、赤芍以清熱涼血。
  • 血寒者:合桂枝、炮薑以溫經通脈。

此治法體現中醫「通因通用」之理,透過活血化瘀使胞宮氣血復暢,月事以時下。然臨床須細審脈證,避免過用攻伐傷正,尤對體虛者當攻補兼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