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混睛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混睛障

混睛障(病證名)是指白睛混赤,遮漫烏睛,先癢後痛,視物昏朦的疾病。它又被稱為混睛、混障證。混睛障的症狀包括白睛出現混濁和血絲、黑睛受到遮蔽、眼睛先出現癢感後出現疼痛,同時造成視物不清。

混睛障主要由肝臟毒風和瘀血上凝引起。治療上應先進行細緻選擇性角膜上皮劈開刮削,以清除積聚在角膜上的血絲。接著,服用地黃散以清除體內的瘀血,同時外用磨障靈光膏來幫助恢復。

混睛障的症狀類似於現代的角膜實質炎。

症狀表現

  • 白睛混赤,遮漫烏睛。
  • 先癢後痛。
  • 視物昏朦。

病因

  • 肝臟毒風。
  • 瘀血上凝。

治療方法

  1. 先劆洗去瘀。
  2. 繼服地黃散。
  3. 外點磨障靈光膏。

預後

如果治療及時,可以治癒。如果治療不及時,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。

鑑別診斷

  1. 氣翳:白睛上有白色翳膜,遮蔽黑睛,視物昏朦。與混睛障的區別在於混睛障白睛混赤,遮漫烏睛,先癢後痛。
  2. 赤膜下垂:赤膜下垂遮蔽黑睛,視物昏朦。與混睛障的區別在於混睛障白睛混赤,遮漫烏睛,先癢後痛。

預防措施

  1. 注意保護眼睛,避免眼睛受到外傷。
  2. 避免熬夜,減少刺激性物質的接觸。
  3. 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,避免長時間盯著電腦、手機等電子產品。
  4. 出現眼睛不適時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