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渾身麻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渾身麻木,中醫名詞,是指全身肢体麻木不適的一種症狀。
其病因多為氣血不充,衛氣不行,或痰濕,或氣鬱血瘀所致。
臨床表現為全身或局部肢體麻木,麻木處皮膚乾燥,不汗出,或伴有疼痛、腫脹、皮下結節等。
治療上,可根據病因辨證施治,若因氣血不充,衛氣不行者,可用補氣養血、活血化瘀之法;若因痰濕者,可用化痰利濕之法;若因氣鬱血瘀者,可用行氣活血、化瘀散結之法。
以下是一些古籍中關於渾身麻木的記載:
《蘭室秘藏》卷二:「渾身麻木不仁,或頭面手足肘背,或腿腳麻木不仁。」
《雜病源流犀燭.麻木源流》:「有渾身麻木者,宜八仙湯、五積散。」「因瘀血麻木者,宜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甘草;有身麻生疙瘩者,宜散滯湯;有因氣麻木者,宜開結舒筋湯。」
《張氏醫通.麻木》載又有因陽氣衰弱,濕伏陰分所致者,閉眼則渾身麻木,開眼則漸退,久而方止,晝減夜甚,用三痹湯去烏頭,加蒼術、黃柏。
參見麻木條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