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昏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昏暈 (Dizziness)

昏暈(又稱為昏運)是指一種頭腦昏沉眩暈的症狀,有時也指眩暈發生在黃昏時。根據《證治匯補》記載:“日晡眩暈,得臥稍可,稱之為昏暈,這是陰虛的表現。”詳細內容可參考陰虛眩暈的條目。

昏暈的症狀和病因:

昏暈的症狀包括頭昏沉重、視覺旋轉、站立不穩,甚至昏倒等。造成昏暈的病因有多種,例如陰虛、陽虛、氣虛、血虛、痰濁、風熱等。

以下是各種病因導致的昏暈症狀:

  1. 陰虛昏暈:主要出現在年老體弱者身上,症狀包括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耳聾、腰膝酸軟、失眠多夢、五心煩熱、盜汗、舌紅少苔以及脈細數。

  2. 陽虛昏暈:主要出現在身體虛弱且畏寒的人身上,症狀包括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耳聾、腰膝酸軟、四肢無力、面色蒼白、畏寒肢冷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長、舌淡苔白以及脈沉弱。

  3. 氣虛昏暈:主要出現在長期患病體虛的人身上,症狀包括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耳聾、心悸氣短、乏力倦怠、面色萎黃、食慾不振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長、舌淡苔白以及脈虛弱。

  4. 血虛昏暈:主要出現在貧血患者身上,症狀包括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耳聾、面色蒼白、心悸氣短、失眠多夢、舌淡以及脈細弱。

  5. 痰濁昏暈:主要出現在痰濕體質的人身上,症狀包括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耳聾、胸悶痰多、咳嗽痰白、舌苔白膩以及脈滑。

  6. 風熱昏暈:主要出現在感受外感風熱的人身上,症狀包括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耳聾、發熱惡寒、咳嗽痰黃、咽喉腫痛、舌紅苔黃以及脈浮數。

昏暈的治療方法:

根據不同的病因,昏暈的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:

  1. 陰虛昏暈應滋陰降火,可使用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等藥物。

  2. 陽虛昏暈應溫補陽氣,可使用附子理中丸、右歸丸等藥物。

  3. 氣虛昏暈應益氣補血,可使用補中益氣丸、十全大補丸等藥物。

  4. 血虛昏暈應養血滋陰,可使用四物湯、歸脾湯等藥物。

  5. 痰濁昏暈應化痰祛濕,可使用二陳湯、三子養親湯等藥物。

  6. 風熱昏暈應清熱解毒,可使用銀翹散、桑菊飲等藥物。

預防昏暈的方法:

為了預防昏暈的發生,可以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合理安排勞逸,避免過度勞累。

  2. 飲食宜偏向清淡,避免攝取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  3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  4. 適量運動,增強體質。
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