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昏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昏翳,病狀名。指昏暗矇矓。《素問.五常政大論》:「其主埃鬱昏翳。」

昏翳,是指眼睛視物不清,視野模糊,有如蒙上一層霧,看不清楚東西。昏翳的病因有很多,常見的有以下幾種:

  1. 肝火上炎:肝火旺盛,會導致肝經不通,氣血不暢,影響到眼睛的功能,從而出現視物不清的症狀。
  2. 脾虛濕盛:脾虛濕盛,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,水濕停聚,上擾清陽,從而導致視物不清。
  3. 腎精不足:腎精不足,會導致眼睛的功能衰退,從而出現視物不清的症狀。
  4. 風寒外襲:風寒外襲,會導致眼睛的經絡受阻,氣血不通,從而出現視物不清的症狀。
  5. 其他原因: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青光眼等疾病,也會導致視物不清。

昏翳的治療,要根據不同的病因,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。如果是肝火上炎引起的,可以用清肝瀉火的方法治療;如果是脾虛濕盛引起的,可以用健脾利濕的方法治療;如果是腎精不足引起的,可以用補腎益精的方法治療;如果是風寒外襲引起的,可以用祛風散寒的方法治療;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,要根據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。

昏翳的預防,主要是要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戒酒,避免熬夜,注意勞逸結合。
  2. 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。
  3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4. 定期進行眼部檢查,早發現早治療。

昏翳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,如果出現視物不清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