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昏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昏迷是一種嚴重的神志障礙,指患者的意識不清,或神識迷糊,無法與外界互動且對刺激無反應。根據中醫名詞的解釋,昏迷可分為兩種情況:

  1. 神志昏迷:指由於邪氣阻塞清醒的通道,導致大腦神明受蒙而出現昏迷。這種情況常見於傷寒、溫病、中風、厥證、癲癇等疾病,是一種嚴重的症狀,治療時應注重根據具體原因進行相應的治療。常用中藥治療方法包括使用蘇合香丸、至寶丹、紫雪丹、安宮牛黃丸、牛黃清心丸等,危重病情患者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。

  2. 鬱冒:根據《傷寒明理論》的解釋,鬱冒是指情緒鬱結,導致氣滯不能暢通,並且出現昏冒、思緒不清的症狀。鬱冒也被稱為昏迷。具體治療方法可參考鬱冒相關的治療方法。

昏迷由各種病因引起,如中風、腦炎、腦外傷、腦腫瘤、腦出血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、尿毒症、肝昏迷、藥物中毒等。治療昏迷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對症治療,同時也要積極治療原發病。

昏迷的預後取決於病因和病情的嚴重程度。如果能夠治癒病因,則預後較好。然而,若無法治癒病因,預後則可能較差。治療昏迷時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並給予積極治療,以提高生存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