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恚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恚膈的病因病機

恚膈的病因主要是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。情志不遂、肝氣鬱結、橫逆犯胃可導致胃氣不和,胃失和降,出現心下苦實滿、意輒酢心、食不消、心下積結、牢在胃中、大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
恚膈的臨床表現

恚膈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心下苦實滿:患者感到心下部位脹滿疼痛,並伴隨噯氣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  2. 意輒酢心:患者容易出現心煩意亂、情緒不穩定、易生氣、易發怒等症狀。
  3. 食不消:患者食量減少,吃飯後很快感到飽脹,甚至出現嘔吐的情況。
  4. 心下積結:患者感到心下部位有積塊狀物,按之不痛,但活動時會感到疼痛。
  5. 大小便不利:患者出現大便乾燥、便祕、小便不暢、尿頻、尿急等症狀。

恚膈的診斷與鑑別診斷

  1. 診斷: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如心下苦實滿、意輒酢心、食不消、心下積結、牢在胃中、大小便不利等,可以診斷為恚膈。

  2. 鑑別診斷:

    • 與胃脘痛鑑別:胃脘痛多見於胃炎、胃潰瘍等疾病,患者感到胃脘部位疼痛,但疼痛的性質與恚膈不同。胃脘痛多為隱痛、鈍痛,而恚膈則為脹痛、刺痛。

    • 與肝鬱氣滯鑑別:肝鬱氣滯多見於肝鬱氣滯、肝鬱脾虛等疾病,患者常感到胸脅部位脹滿、疼痛,並伴有情緒不穩定、易怒等症狀。恚膈的患者則常感到心下部位脹滿、疼痛,並伴有噯氣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
恚膈的治療

恚膈的治療以疏肝理氣、健脾和胃為主。可使用柴胡疏肝散、香砂六君子湯等方劑進行治療。

  1. 柴胡疏肝散:由柴胡、白芍、枳殼、香附、甘草、大腹皮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本方可疏肝理氣、和胃止痛,主治肝氣鬱結、氣滯胃痛、胸脅脹滿、噯氣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
  2. 香砂六君子湯: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半夏、陳皮、砂仁組成。本方可健脾和胃、理氣止痛,主治脾胃虛弱、氣滯胃痛、食不消化、心下痞滿、噯氣、嘔吐等症狀。

恚膈的預防

  1. 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情緒激動。

  2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暴飲暴食。

  3. 適量運動,增強體質。

  4.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