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會陰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會陰廓為中醫眼科八廓理論之一,屬眼部分區與臟腑相應的重要概念。其名源自《眼科龍木集》,後世醫家根據臟腑功能與經絡聯繫加以闡釋,形成兩大主要學說體系。
一、經典醫籍論述
- 《審視瑤函》學派 以艮卦(山廓)對應會陰廓,提出「絡通三焦,臟配命門」的核心理論。認為命門為先天之火,三焦為元氣之別使,二者通過經氣會合於此廓。其生理特性在於「會諸陰而輸百脈」,強調此廓具有統攝陰經氣血、轉輸三焦氣化的雙重功能,與《難經》命門學說相呼應。
- 《醫宗金鑑》學派 主張山廓屬手厥陰心包絡,依附於心主之宮城。心包絡代心行令,內含相火,其性屬陰中之陽,故稱「陰陽火」。此說將會陰廓與心包絡的護心功能相聯繫,突顯其調節君相二火的特殊作用。
二、經絡臟腑聯繫 會陰廓的經絡基礎主要涉及:
- 手少陽三焦經「從耳後入耳中,出走耳前」,其支脈與目系相連
- 手厥陰心包經「循胸出脅」,其經別繫目系
- 足少陰腎經貫脊屬腎,命門之氣上注於目
三、臨床辨證意義 此廓病變多反映下焦與陰分異常,常見證型包括:
- 命門火衰證:視物昏矇伴腰膝冷痛
- 三焦鬱熱證:目赤澀痛兼小便短赤
- 心包痰阻證:眼瞼腫脹而胸悶煩躁
四、歷代學術演變 明代《銀海精微》將此廓定位於目內眥下方,清代《目經大成》則提出「會陰主水」之說,認為其與腎主水液代謝相關。現代研究發現,此廓對應區的微循環變化與腎上腺皮質功能存在潛在聯繫,為傳統理論提供新的科學詮釋空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