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會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會骨

會骨為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外臺秘要》,所指即為衝陽穴。衝陽穴屬足陽明胃經,為胃經之原穴,位於足背最高處,當第二、三蹠骨與楔狀骨之間,足背動脈搏動處。

中醫理論與功能

  1. 經絡歸屬
    會骨(衝陽)為足陽明胃經之原穴,原穴為經氣匯聚之處,主調本經臟腑虛實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指出:「五臟有疾,當取之十二原。」故衝陽穴能反映胃經氣血盛衰,並調理胃腑功能。
  2. 穴性與主治

    • 調和胃氣:衝陽穴主治胃脘脹滿、消化不良、嘔吐等胃腑病症,因其為原穴,可雙向調節胃經氣機,虛實皆可用之。
    • 通絡止痛:用於足背腫痛、足痿無力,或經氣不暢所致之下肢痹證。
    • 清熱消腫:胃經多氣多血,衝陽穴兼能清瀉陽明鬱熱,如牙痛、面腫等頭面部熱證。
  3. 與其他穴位之關聯
    衝陽穴與足三里(胃經合穴)、內庭(胃經滎穴)配伍,可增強調理脾胃之效;若配合合谷(大腸經原穴),則能協調陽明經氣,治療頭面疾患。

古籍記載

  • 《針灸甲乙經》稱衝陽為「會原」,強調其為經氣會聚之所。
  • 《醫宗金鑒》載:「衝陽主治面腫齒齲,足痿腳背痛。」

現代應用

會骨(衝陽)於臨床多用於消化系統疾病及局部病症,針刺時須避開足背動脈,操作手法以得氣為度。其名「會骨」亦隱喻穴處骨隙,經氣交會之特性,體現中醫對穴位定位與功能之深刻認識。

(註:本文所述內容基於中醫經典理論,具體應用需結合辨證論治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