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會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會額
會額為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所指即為「腦戶」穴。此穴屬督脈,位於頭部後正中線,當枕骨粗隆上緣凹陷處,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交會穴。
中醫理論與功能
- 經脈歸屬:
會額(腦戶)隸屬督脈。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,為「陽脈之海」,主司人體神志活動及腦部功能。此穴與膀胱經相交,膀胱經主一身之表,故會額亦與外邪侵襲及頭項疾患相關。 -
穴名釋義:
- 「會」意指交會,因此穴為督脈與膀胱經之氣所聚;
- 「額」原指前額,然此處引申為頭部重要門戶,與「腦戶」之名相應,強調其為腦神出入之樞紐。
-
主治功能:
- 頭面疾患:如頭痛、眩暈、項強,尤擅治風邪上擾所致之症;
- 神志病:癲癇、驚悸,因督脈入絡腦,可調節腦神;
- 目疾:目赤腫痛,因膀胱經循行過目內眥,通過此穴可疏泄經氣。
針灸應用
- 刺灸法:
古載「刺入三分,留三呼」,現代多針刺0.5~0.8寸,宜平刺,忌深刺以防傷及延髓。 - 配伍運用:
配風池、百會可祛風醒腦;配大椎、後溪治項背強痛。
文獻考據
除《針灸甲乙經》外,《醫宗金鑒》亦提及此穴別名,並強調其「主治頭風目痛」。歷代醫家多從督脈與腦的關係論述其功效,如《針灸大成》載其能「主頭重痛,目不明」。
會額(腦戶)作為頭部要穴,兼具局部治療與整體調節作用,體現中醫「經絡所過,主治所及」之理論精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