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蛔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蛔厥,病證名,厥證之一。即蚘厥。臨床以蛔蟲病吐蛔、四肢逆冷作厥的主證。

《醫林繩墨.厥》:「有蛔厥者,胃中虛冷,蛔水能養,妄行於上,致令上吐,蛔蟲多出,心氣虛驚,彷惶不寧,致使手足冰冷而作厥也,故曰蛔厥。治宜安蛔暖胃,如二陳湯加吳萸、乾薑、白術、黃連、烏梅之類。」

蛔厥的病因病機,是由於蛔蟲在胃中大量繁殖,使胃中虛冷,蛔水能養,妄行於上,致令上吐,蛔蟲多出,心氣虛驚,彷惶不寧,致使手足冰冷而作厥。

蛔厥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吐蛔、四肢逆冷作厥等。

吐蛔是蛔厥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,多見於蛔蟲病的急性期。吐出的蛔蟲多為成蟲,體長約10-20厘米,呈白色或黃色,表面光滑,有明顯的節段。

四肢逆冷作厥是蛔厥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,多見於蛔蟲病的慢性期。四肢逆冷作厥的程度因人而異,輕者僅表現為手足冰冷,重者可出現四肢厥冷,甚至全身厥冷。

蛔厥的診斷,主要根據臨床表現,如吐蛔、四肢逆冷作厥等。

蛔厥的治療,以安蛔暖胃為主,可用二陳湯加吳萸、乾薑、白術、黃連、烏梅等藥物治療。

蛔厥的預後,一般良好。但如果蛔蟲大量繁殖,並引起其他併發症,如腸梗阻、腸穿孔等,則預後不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