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蛔蟲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蛔蟲病

蛔蟲病,又稱蛔蟲病、心蟲病,是小兒最常見的寄生蟲病之一。造成蛔蟲病的原因通常是食用不潔或未經煮熟的食物,尤其是生冷的瓜果菜蔬及肥甘飲食。

《諸病源候論》中有對蛔蟲病的描述:蛔蟲長約一尺,也有五六寸長的蛔蟲。蛔蟲會因內臟虛弱或攝取甘肥食物而活躍。病發時會引起腹痛,有時會突然腫脹,反覆出現,痛時有時無。蛔蟲還可能影響心臟,引起心臟痛,口中流淚和清水。如果蛔蟲侵入心臟,可能導致死亡。(這裡所說的「心」實際指的是上腹部,包括膽囊位置)

《張氏醫通》卷四說:蛔蟲聞到酸味時會安靜,吃到苦味時也會安靜,但是碰到辣味時會停止活動。

治療蛔蟲病的方法主要是驅蟲,常用的驅蟲藥物有烏梅丸、化蟲丸等。

蛔蟲病的症狀主要包括腹痛、嘔吐、腹瀉和發燒等。如果蛔蟲穿過腸壁,還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,如腸破裂和腸阻塞。

預防蛔蟲病的主要方法是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不潔和生冷的食物,並且在進食前後要勤洗手。

蛔蟲病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併發症。因此,如果出現蛔蟲病的症狀,務必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