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蛔,又名蛔蟲,是一種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線蟲。蛔蟲的體型細長,成蟲的體長可達10-20釐米,雌蟲比雄蟲大。蛔蟲的頭部有口鉤,可以用來附著在腸壁上。蛔蟲的體內有許多分節,每節都有生殖器官。蛔蟲的卵是橢圓形的,直徑約0.1毫米。

蛔蟲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糞口傳染。人類通過食用被蛔蟲卵污染的食物或水,或者通過接觸被蛔蟲卵污染的物品,就會感染蛔蟲。蛔蟲卵在人體內孵化成幼蟲,幼蟲會穿過腸壁進入血液,隨血液循環到全身,最後到達肺部。在肺部,幼蟲會鑽出肺泡,進入氣管,再被咳出,吞入食道,最後回到腸道內發育成成蟲。

蛔蟲在人體內會引起多種症狀,包括腹痛、腹瀉、噁心、嘔吐、食慾不振、消瘦、貧血等。嚴重時,蛔蟲還可能導致腸梗阻、腸穿孔、腸出血等併發症。

蛔蟲的治療主要是以驅蟲藥物為主,常用的驅蟲藥物包括阿苯達唑、左旋咪唑、丙硫咪唑等。蛔蟲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食用被蛔蟲卵污染的食物或水,並定期進行體檢,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蛔蟲感染。

蛔蟲在古代醫學文獻中也有記載。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:「蛔生於腸胃,其形如蟯,色白而長,食人腸胃,令人羸瘦。」《本草綱目》中也描述了蛔蟲的特徵:「蛔生於腸胃,其形如蟯,色白而長,食人腸胃,令人羸瘦。」

蛔蟲是一種常見的寄生蟲,可以通過糞口傳染。蛔蟲在人體內會引起多種症狀,包括腹痛、腹瀉、噁心、嘔吐、食慾不振、消瘦、貧血等。嚴重時,蛔蟲還可能導致腸梗阻、腸穿孔、腸出血等併發症。蛔蟲的治療主要是以驅蟲藥物為主。蛔蟲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食用被蛔蟲卵污染的食物或水,並定期進行體檢,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蛔蟲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