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恢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恢刺

恢刺為中醫針灸刺法之一,屬《靈樞·官針》所載「十二刺」中的一種專項技法,主要用於治療筋肉攣急、痺痛等病症。其名「恢」有「恢廓」「舒展」之意,旨在透過特定針刺手法,使拘急的筋脈得以舒緩,氣血恢復通暢。

經典依據與操作手法

據《靈樞·官針》記載:「恢刺者,直刺傍之,舉之前後,恢筋急,以治筋痺也。」其具體操作為:

  1. 直刺傍之:將針直刺於拘急筋肉的旁側(非直接刺入病所),避開緊繃的筋結或痛點。
  2. 舉之前後:進針後,再將針尖提至淺層,並向前、後方斜刺或提插,以擴大刺激範圍,疏導經氣。
  3. 恢筋急:透過反覆操作,鬆解局部筋膜的攣縮,達到「以通為用」的效果。

此手法強調「一針多用」,透過單一進針點配合多向透刺,類似於近代的「多向透刺法」,但更注重針對筋脈氣機的動態調節。

臨床應用與機理

恢刺主要適用於「筋痺」,即因風寒濕邪侵襲或勞損導致的筋肉拘急、關節活動不利等症,常見於現代醫學的肌腱炎、韌帶損傷或局部軟組織粘連。其作用機理包含:

  • 通調經絡:透過針刺旁側與多向運針,促進局部氣血運行,化解瘀滯。
  • 柔筋解痙:直接鬆解筋膜的異常張力,緩解攣急。
  • 動態調整:結合「舉之前後」的手法,模擬古代「導引」理念,引導氣血重新分布。

與其他刺法的區別

恢刺與「關刺」「浮刺」等同屬十二刺,但各有側重:

  • 關刺:專刺關節附近筋肉的盡端,適用於筋痺兼關節活動障礙。
  • 浮刺:斜刺淺層肌肉,偏於治表淺痺痛。
    而恢刺則以「恢擴氣機」為核心,強調對筋脈的動態鬆解,操作層次較深,且需配合醫師的手法導引。

總結

恢刺體現中醫「以動制靜」的治療思想,透過針刺的空間變化與手法調整,恢復筋脈的柔韌性與氣血流通,是針灸治療筋傷痺證的重要技法。其理論根源於《內經》,後世結合臨床經驗,進一步發展出多種變通手法,至今仍廣泛應用於筋骨病症的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