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灰中黑滑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灰中黑滑苔

灰中黑滑苔為中醫舌診之特殊徵象,其特徵為舌質淡灰,舌面中央散布數點滑苔,色黑如墨汁。此苔象多因邪熱內傳、陽明燥結,兼挾宿食積滯所致,屬表邪未盡而裡熱已盛之證候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邪熱傳裡:外感熱病過程中,表邪未解而熱邪深入陽明,化燥成實,熱毒壅滯於中焦。
  2. 宿食內停:脾胃運化失常,食滯鬱久化熱,與邪熱搏結,熏蒸於舌面,形成黑滑苔。
  3. 濕濁夾雜:若患者素體濕盛,熱與濕濁相合,苔質黏膩滑潤,呈現灰黑交雜之態。

臨床意義
此苔象提示「表裡同病」,既有外邪未除之表證(如惡寒、發熱),又見裡熱實證(如腹滿痛、便秘、煩渴)。黑苔主熱極或寒極,然因苔質滑潤且伴灰底,故屬熱證範疇,非純陰寒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治宜「表裡雙解」,疏表邪而通裡實,代表方劑為《傷寒論》之大柴胡湯(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枳實、芍藥、大黃、生薑、大棗)。方中柴胡、黃芩和解少陽,大黃、枳實瀉下陽明熱結,佐以半夏、生薑化濕和中,共奏外解內清之效。若熱毒熾盛,可加黃連、梔子;若宿食積滯明顯,則配伍焦三仙(山楂、神麴、麥芽)以消導。

鑑別診斷
需與以下舌象區分:

  • 純黑燥苔:苔乾裂無津,主熱盛傷陰或陽明腑實,治宜急下存陰,如承氣湯類。
  • 灰滑苔無黑點:多屬寒濕內阻,需溫化水濕,如苓桂朮甘湯。

灰中黑滑苔之辨證關鍵在於結合全身症狀,審察表裡寒熱之輕重,方能精準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