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不退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不退位」詳解
「不退位」為中醫運氣學說之重要術語,指主司之六氣應退而未退,仍續行其令,致氣候異常延續。《素問·本病論》言:「所謂不退者,即天數未終,即天數有餘,名曰复布政,故名曰再治天也,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。」此現象與「遷正」相對,乃運氣失常之關鍵病機。
理論基礎
- 六氣循環與時序關係
六氣依厥陰、少陰、太陰、少陽、陽明、太陽之序,各主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。若當退之氣因「天數有餘」未盡,則新氣不得遷正,形成「舊氣不退、新氣不進」之異常格局。 - 司天在泉之影響
司天之氣不退位,則在泉之氣亦相應延續。如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不退,陽明燥金在泉亦遲留,致下半年燥氣過勝,易生肺系疾病。
臨床表現
- 氣候特徵:應寒反溫、應熱反涼等非時之氣,如春行冬令、夏見秋燥。
- 病證特點:
- 風木不退:肝風內動、眩暈抽搐
- 君火不退:心煩不寐、瘡瘍發熱
- 濕土不退:脘痞泄瀉、痰飲積聚
- 相火不退:暑熱纏綿、血證頻發
- 燥金不退:乾咳鼻衄、皮膚皴揭
- 寒水不退:畏寒厥逆、痛痹水腫
古籍佐證
《類經》注云:「不退位者,天專其令,化無窮也。」《運氣易覽》進一步闡釋:「歲氣有餘,則當退不退,猶以本氣布政於下。」皆強調天數未終而氣化獨專之理。
與五運之互動
若逢「太過之年」遇本氣不退,則形成「氣淫」之變。如甲年土運太過,太陰濕土司天不退,則雨濕流行尤甚,易致脾病濕困。
此概念深植於「天人相應」理論,為分析異常氣候與疫病流行之重要框架,亦為「伏氣致病」說提供理論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