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灰滑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灰滑苔為中醫舌診重要徵象,屬舌苔異常之一。其特徵為舌面苔色呈灰黑而質地滑潤,猶如覆蓋一層水濕黏液,多由陽氣衰微、寒濕內盛所致。

從病機而言,此苔象主要反映三陰經病變:

  1. 太陰寒濕:脾陽不振,寒水反侮脾土,常見腹中冷痛、嘔吐清涎、下利清穀
  2. 少陰虛寒:命門火衰,不能溫化水濕,多伴四肢厥逆、精神萎靡、脈微欲絕
  3. 厥陰寒凝:肝經寒滯,氣血不通,可見少腹拘急、乾嘔涎沫

臨床辨證要點:

  • 苔質滑潤程度反映寒濕輕重
  • 苔色灰黑分布部位對應臟腑病位(舌根主腎、舌中主脾)
  • 多與淡胖舌、齒痕舌並見

經典證型鑑別:

  1. 真寒假熱證:灰滑苔伴面赤煩躁,實為陰盛格陽
  2. 寒濕困脾證:苔灰滑膩,脘痞腹脹,口淡不渴
  3. 腎陽衰微證:苔灰黑滑潤,腰膝冷痛,夜尿頻多

治法以「溫陽化濕」為總則,依病位深淺選方:

  • 太陰病用理中湯
  • 少陰病投四逆湯
  • 厥陰病選吳茱萸湯
  • 若兼表證,可配合桂枝湯解肌

此苔象須與「燥苔」鑑別,雖同見灰黑色,但燥苔質地乾澀,主熱盛傷津或陰虛火旺,與灰滑苔之寒濕病機截然相反。歷代醫家尤重視灰滑苔轉化,若由潤轉燥,提示陽復陰退;若由薄轉厚,則示寒濕加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