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黃子厚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黃子厚
黃子厚為元代著名醫家,生於江西,活躍於14世紀。其醫術精湛,尤擅灸法,臨床重視陽氣升提與經絡調理,以簡效著稱。
學術特色與醫案
黃子厚深諳《內經》「陷下則灸之」之理,擅長透過灸法溫通經脈、振奮陽氣。據史料記載,他曾治一富商久痢不癒,諸藥無效。子厚診斷為中陽下陷、脾失健運,遂取百會穴施灸數十壯。百會屬督脈,為「三陽五會」之所,灸之可升提清陽、固攝下元。患者灸後痢止,顯見其對證選穴之精準。
灸法理論依據
此案體現中醫「病在下取之上」的治療思路。百會位於巔頂,灸之能激發督脈陽氣,帶動脾胃運化,符合《針灸大成》「灸百會,提舉一身之氣」之論。元代灸法盛行溫補,黃子厚承襲此風,結合臟腑辨證,對虛寒下陷之證(如久瀉、脫肛、陰挺)多選百會、關元、氣海等穴,以艾火溫養先天與後天之氣。
歷史評價與影響
黃子厚雖無專著傳世,但其灸法經驗反映元代醫家對陽氣理論的重視。明代《普濟方》等醫籍亦收錄類似灸法,可見其臨床思路對後世影響。其醫案更印證灸法不僅療寒證,亦能調氣機,拓展了灸術的應用範疇。
黃子厚之術,融合經絡理論與臟腑辨證,展現中醫「從陽引陰」的治療智慧,為元代灸法發展的重要代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