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黃州僧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黃州僧
黃州僧為宋代僧人,其真實姓名及生平里籍已不可考,然因與蘇東坡之交遊而見載於文獻。蘇軾謫居黃州期間,曾與之往來,並向其請益煉丹之術,足見黃州僧於丹道養生之學頗有造詣。
煉丹術與中醫之淵源
煉丹術自古與中醫藥學關係密切,尤其於唐宋時期,道家外丹術與中醫藥理相互融合。黃州僧所習之煉丹術,或涉及「金石藥」與「草木藥」之配伍。金石藥如硃砂、雄黃等,多見於《神農本草經》,被歸為上品,認為具「安魂魄、益氣明目」之效;而草木藥則以補益調和為主,如人參、茯苓等,二者結合,形成丹藥之基礎。
丹藥在中醫之應用
宋代丹藥多用於「補益」與「療疾」兩大方向。補益類丹藥如「還少丹」,取山藥、熟地等滋陰之品,佐以少量金石,以達延年之效;療疾類則如「紫雪丹」,含石膏、寒水石等,用於清熱開竅,後世亦沿用於溫病治療。黃州僧所傳之術,或與此類丹方相關,反映當時醫家對丹藥「陰陽調和」之重視。
蘇軾與丹道養生
蘇軾《東坡志林》中多次提及黃州僧,並錄其「丹砂化汞」之法,此術與中醫「水火既濟」理論相合。中醫認為,心腎相交(水火相濟)為健康之本,而丹砂(硫化汞)經煉製後,被認為可助「鎮心安神」,此說雖今人視其具毒性,然於古代醫家眼中,乃調和陰陽之要藥。
黃州僧之煉丹術,雖細節已佚,然其結合道家外丹與中醫藥理之實踐,恰為宋代理學興盛下,醫道交融之一例。此類方術不僅影響文人養生觀,亦為後世中醫丹劑發展提供參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