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黃仲理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黃仲理:明代傷寒學大家

生平與學術背景

黃仲理,明代著名醫家,薌溪馬鞍山(今屬安徽)人。自幼研習醫術,尤精於《傷寒論》,深得仲景學說之精髓。其學術思想以《傷寒論》為核心,並結合臨床實踐,形成獨特的辨證體系。

學術貢獻

《傷寒類證》的編撰

黃仲理於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以成無己《註解傷寒論》為基礎,結合自身二十餘年研究心得,撰成《傷寒類證》十卷。該書以條析類證、分門別類的方式整理《傷寒論》內容,使學者便於查閱與理解。其編排特點如下:

  1. 內篇:收錄脈法精純、有證有論有方的條文,為全書核心內容。
  2. 外篇:收錄精粗相駁的條文,供學者進一步辨析。
  3. 雜篇:收錄有論無方無證的條文,補充仲景學說的理論部分。
  4. 傷寒辨惑入式:附錄師友討論之言,闡發仲景學說之微奧,並補充臨床實用經驗。

該書以「以論見證,首尾相貫」為原則,避免重複論述,使學者能系統掌握傷寒辨證要點。後於弘治十二年(1499年)經陸彥功改編,擴充為十二卷,流傳更廣。

學術特色

  1. 重視脈證合參:黃仲理強調脈象與證候的結合,認為脈法是傷寒辨證的關鍵。
  2. 分類清晰:其編排方式使《傷寒論》的條文系統化,便於臨床應用。
  3. 兼採眾長:不僅參考成無己註解,更收錄師友經驗,豐富仲景學說的臨床內涵。

影響與評價

黃仲理的《傷寒類證》對後世傷寒學發展影響深遠,其分類方法為明清醫家所借鑒。該書使《傷寒論》的學習更加系統化,並促進傷寒學派的理論與臨床結合。明代醫家陸彥功對其進行增補,進一步推動該書的流傳與應用。

黃仲理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與深厚的臨床功底,成為明代傷寒學的重要代表人物,其著作至今仍為研究中醫傷寒學的重要參考文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