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黃鐘

黃鐘為中國古代十二律之首,亦為中醫理論中重要的數理概念。其名源自樂律,於五音(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中,宮音屬中央,與黃鐘相應,象徵土德,主中和之氣。在中醫學中,黃鐘不僅是音律的基礎,更與陰陽五行、經絡氣血等理論密切相關。

黃鐘與數理

《靈樞·九針論》云:「九而九之,九九八十一,以起黃鐘數焉。」此處以數理闡明黃鐘的根源。古人以「九」為陽數之極,九九相乘得八十一,此數即為黃鐘之數,象徵天地氣運的周而復始。明代醫家張景嶽進一步解釋:「自一至九,九九八十一而黃鐘之數起焉。黃鐘為萬事之本,故針數亦應之,而用變無窮也。」說明黃鐘之數是針法與醫理的基礎,其變化無窮,可應用於診療之中。

黃鐘與五音五行

黃鐘屬土,對應五音中的「宮」音。宮音沉穩渾厚,與脾胃之氣相應,主司運化。中醫認為,音律與臟腑氣血相通,黃鐘所代表的宮音能調和脾胃,安定中焦。若人體氣機失調,可藉由音律調攝,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五音療疾」,即運用五音特性以平衡陰陽。

黃鐘與針灸

在針灸學中,黃鐘之數亦影響針具的設計與運用。《靈樞》記載九針之制,皆合黃鐘數理,如鑱針、圓針、鍉針等九種針具,其長短、粗細皆與天地數象相應。黃鐘為萬法之本,故針刺之數、深淺、補瀉手法,皆可依此推衍,以達調氣治病之效。

黃鐘與氣運

黃鐘亦與曆法、氣運相關。古人以律管候氣,黃鐘律管長九寸,徑三分,據此測候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。中醫強調「天人相應」,認為人體氣血運行與自然節律同步,故黃鐘之氣可反映四時養生之道。例如,冬季陰氣盛,宜養藏,與黃鐘所主之沉穩特性相合,此時調攝當以靜養為先。

綜上所述,黃鐘在中醫理論中不僅是音律的基礎,更貫穿於數理、五行、針法及氣運之中,體現了中醫「天人合一」的整體觀。其數理變化與醫道相融,成為傳統醫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