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黃元御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黃元御(1613年-1683年),清代醫學家。字坤載,號研農、玉楸子,別名玉路,山東昌邑人。年少即為諸生。據載三十歲時為庸醫誤治而傷損左目,乃發憤學醫,師從鄉裡名醫於司鐸。精研醫經,每有心得。尊岐伯、黃帝、秦越人、張仲景為「四聖」,常言自四聖以降,喉孫思邈不失古聖之旨。著有《四聖心源》十卷、《玉楸藥解》八卷、《四聖懸樞》五卷、《素靈微蘊》四卷、《傷寒懸解》十四卷、《傷寒說意》十卷、《金匱懸解》二十二卷、《長沙藥解》四卷。乾隆年間曾合刊為《黃氏醫書八種》。

黃氏推崇四聖,認為後人著述多無一線微通,每以錯簡抨擊後世編纂之醫經著作。故其著多名之曰「懸解」。在學術思想上受張介賓影響,治療偏重溫補。弟子皆維新等繼其學。

黃元御的《四聖心源》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學著作,它系統地總結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方法,對後世的中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
《四聖心源》全書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卷,上卷主要講述中醫學的基本理論,中卷主要講述中醫學的診斷方法,下卷主要講述中醫學的治療方法。

《四聖心源》是一部系統全面的中醫學著作,它對後世的中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
以下是《四聖心源》中關於中醫學基本理論的部分內容:

中醫學認為,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,各個臟腑相互聯繫,相互影響。人體的健康與疾病,都與臟腑的功能有關。

中醫學將人體的臟腑分為五臟和六腑。五臟包括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,六腑包括膽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、膀胱、三焦。

五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臟腑,它們主要負責人體的生命活動。心主血脈,肝主疏泄,脾主運化,肺主呼吸,腎主水液。

六腑是人體的消化器官,它們主要負責人體的消化和吸收。膽主疏泄,胃主受納,大腸主傳導,小腸主吸收,膀胱主排泄,三焦主通行。

中醫學認為,人體的健康與疾病,都與臟腑的功能有關。如果臟腑的功能失調,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。

中醫學的診斷方法主要包括望、聞、問、切四種。望診是通過觀察患者的面色、舌苔、脈象等,來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聞診是通過聞患者的呼吸、排泄物等,來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問診是通過詢問患者的病史、症狀等,來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切診是通過按壓患者的脈象,來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。

中醫學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內服、外治、針灸、按摩等。內服是指通過服用中藥,來治療疾病。外治是指通過外用藥物、針灸、按摩等,來治療疾病。針灸是指通過在患者的穴位上進行針刺,來治療疾病。按摩是指通過在患者的穴位上進行按摩,來治療疾病。

中醫學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學問,它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黃元御的《四聖心源》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學著作,它對後世的中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