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卑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卑監
定義與源流
「卑監」為中醫運氣學說中的專有名詞,出自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,用以描述「土運不及」的歲運狀態。五運主歲中,土德本應厚載萬物,若其氣虛弱,則稱「卑監」。王冰注釋曰:「土雖卑少,猶監萬物之生化也」,意指土氣雖衰,仍具監察、調節自然界生化之能,然其功能受限。
運氣學說中的定位
- 五行屬性:土居中央,主長夏,象徵承載與化生,對應人體脾胃。
- 不及之象:土運不及之年,氣候多見濕氣不彰,或反常乾燥(如《素問》所言「風雨大至,土崩潰」),易致萬物生長乏力,穀物欠收。
病理影響
- 自然界表現:卑監之年,地氣不升,易生濕邪內停或風木乘虛(木剋土),氣候或見暴雨、泥濘,或反見旱象。
- 人體病機:
- 脾胃虛弱:土虛則運化失職,症見食少腹脹、大便溏泄、肢體倦怠。
- 濕濁困阻:土不制水,水濕泛溢,可致水腫、痰飲;若兼風木來犯,則見腹痛、腸鳴。
- 氣血不足:土為氣血生化之源,卑監狀態下,易見面色萎黃、消瘦、氣短。
與其他運氣關係
- 勝復調節:土衰則木氣偏勝(風盛),繼而金氣來復(燥化),形成氣候連鎖反應。
- 治療思維:中醫強調「補土抑木」,如以甘溫藥(如人參、白朮)健脾,佐以酸斂(如白芍)平肝。
古籍延伸
《類經》進一步闡釋:「土德卑監,則化氣不令」,指出土運不及時,萬物「雖生而不榮」,反映於人體則為生長發育遲滯、代謝失常。此概念亦與「脾主四時」理論相呼應,突顯土氣在維繫整體平衡中的關鍵角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