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油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黃油證

黃油證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首見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。其病發於氣輪(即白睛,屬肺金所主),外觀呈淡黃色脂狀浮嫩隆起,乃因肺金受脾土濕熱之氣熏蒸所致。此證特徵為患處不腫不痛,眼雖赤而不影響視物,故患者多不自覺,亦無明顯不適,病程緩慢,至老年亦僅維持此狀,未必惡化。

從中醫理論析之,肺主氣輪,脾主運化。若脾土濕熱內蘊,上犯肺金,濕熱鬱滯於白睛,則形成黃色脂樣物。此證與西醫所述「瞼裂斑」相似,多見於長期暴露於風沙、日光或體質偏濕熱者。

治法上,中醫主張從調理脾肺入手,以清熱化濕為則,可選用瀉黃散、黃芩湯等方加減,佐以明目退翳之品如決明子、密蒙花。外治法則以清熱解毒眼藥輔之,然古籍強調此證「無他患」,故臨床多隨證緩調,不峻攻伐。

此證反映了中醫「五輪學說」中氣輪與臟腑的關聯,亦體現濕熱病機在眼科的表現,為中醫辨治外障眼病之典型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