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液上沖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黃液上沖

病證名,指黑睛(角膜)與黃仁(虹膜)之間積聚膿液的病證,屬中醫眼科急症之一。首載於清代《目經大成》卷二,描述為「黃膜(液)上沖,如漿如膿,掩蔽瞳神」,其臨床表現與現代醫學所稱「前房積膿」相似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本證多因:

  1. 風熱毒邪外襲:外感風熱或疫毒之邪,上攻目竅,燔灼黃仁,化腐成膿。
  2. 臟腑火毒熾盛:過食辛辣厚味或情志化火,致脾胃積熱、肝膽火熾,火毒上炎,灼傷神水(房水)。
  3. 外傷染毒:真睛破損(如角膜穿孔傷),邪毒乘虛內侵,釀膿內聚。

病位主要在黑睛與黃仁,涉及肝、膽、脾胃等臟腑,病理性質以實熱證為主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眼部徵象:黑睛內側下方見黃白色膿液積聚,靜置後可呈水平面,膿液黏稠或稀薄,量多時可遮蔽瞳神。
  • 自覺症狀:眼痛劇烈,羞明流淚,視物模糊,或伴頭痛、口苦咽乾、便秘溲赤等全身熱象。
  • 相關疾病:常見於凝脂翳(化膿性角膜炎)、瞳神緊小(虹膜睫狀體炎)、眼外傷合併感染等病變過程中。

辨證論治

治療以瀉火解毒、祛風清熱為大法,根據病機選方:

  1. 通脾瀉胃湯(《審視瑤函》)
    • 組成:大黃、芒硝、黃芩、知母、石膏等。
    • 適用:脾胃實熱證,見膿液稠厚、便秘煩渴者。
  2. 羚羊角飲子(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)
    • 組成:羚羊角、黃芩、玄參、知母、車前子等。
    • 適用:肝膽火熾證,見目赤頭痛、口苦脅痛者。
  3. 局部用藥:可配合清熱解毒類眼藥外點,如黃連滴眼液。

古籍論述

  • 《目經大成》強調「此症最急,失治則睛珠立毀」,指出其預後兇險,需及早清瀉火毒。
  • 《銀海精微》提及「黃膜上沖,由火鬱膏肓」,認為與三焦火毒壅滯相關。

本證屬眼科危候,若膿液浸淫,可致黑睛潰穿、瞳神損毀,故治療需結合內服外治,速祛毒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