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不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不食,中醫名詞,指食欲減退,甚則不進飲食。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:「太陽司天,濕氣變物,水飲內稸,中滿不食。」
不食的病因病機,主要與飲食失調有關。飲食失調,可導致脾胃功能失常,運化失職,水濕內停,中滿不食。此外,外感濕邪,亦可導致脾胃受濕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中滿不食。
不食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食欲減退,甚則不進飲食,脘腹脹滿,噁心嘔吐,大便溏薄,舌苔白膩,脈滑。
不食的治療,以健脾和胃,化濕消滿為主。可用香砂六君子湯、保和丸等。
不食的預防,應注意飲食調節,避免暴飲暴食,不吃生冷油膩食物,不吃過於辛辣刺激的食物。此外,平時應注意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不食的危害,主要有體重下降,營養不良,免疫力下降,易患其他疾病。此外,不食時間過長,還可導致消化道功能紊亂,甚至危及生命。
不食的注意事項,不食患者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飲食宜清淡,少油少鹽,多吃易消化、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。
- 不宜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不宜暴飲暴食,要少量多餐。
-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- 定期複查,遵醫囑服藥。
不食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不食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