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庭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《黃庭經》為道教重要經典,亦為中醫養生理論之重要參考文獻,分為《上清黃庭內景經》與《上清黃庭外景經》兩部。其中《外景經》成書較早,文字簡約;《內景經》則內容詳盡,體系完整。另有《黃庭中景經》一部,然通常所言《黃庭經》並不包含此書。

從中醫角度觀之,《黃庭經》蘊含豐富的臟腑理論與經絡學說。其核心思想在於"存神守一",通過特定呼吸吐納與意念導引,調和體內精、氣、神三寶。經中詳細記載人體各部神靈名諱與居所,實則暗合中醫臟象學說與穴位分布。

《內景經》特別強調"三丹田"理論,與中醫任督二脈學說相呼應:

  1. 上丹田(泥丸宮)位於眉心深處,主神明
  2. 中丹田(絳宮)位於心窩,主氣血
  3. 下丹田(氣海)位於臍下,主精元

經文中"黃庭"一詞,既指中丹田所在,亦喻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。其所述"八景二十四真"之說,與中醫五臟六腑、奇恆之腑理論多有相通,將各臟腑功能人格化為身神,強調通過內觀存想以調和臟腑氣機。

在養生實踐方面,《黃庭經》提出"漱咽靈液"的津液養生法,與中醫"金津玉液"理論相合;其"呼吸廬間入丹田"的吐納要訣,則發展為後世氣功修煉的重要法門。經中關於"七門"(七竅)與"三關"(尾閭、夾脊、玉枕)的論述,更成為中醫經絡導引術的理論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