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不識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不識人

證名,屬中醫神誌失常之重證,臨床表現為患者意識昏蒙,無法辨識親疏,甚或對外界刺激無反應。此證多因邪擾心神,或臟腑氣血逆亂所致,常見於多種病證之危重階段,如中風、傷寒陽明病、熱入血室、溫病邪陷心包,以及癲狂癇證等。

病因病機

  1. 中風閉證
    風火痰瘀閉阻清竅,元神失司,症見猝然昏仆、兩目緊閉、喉中痰鳴、肢體強痙,兼見面赤氣粗,脈弦滑數。此屬「陽閉」;若兼靜臥不煩、四肢不溫、苔白膩,則為「陰閉」。
  2. 傷寒陽明腑實
    邪熱內結陽明,燥屎壅滯,熱極擾神,可見日晡潮熱、譫語、循衣摸床(無意識抓摸衣物或床沿)、撮空理線(虛空抓物),甚則神昏不識人,舌苔焦黃起刺,脈沉實有力。
  3. 熱入血室
    婦人外感熱病,經水適來或適斷,邪熱乘虛內陷血室,與血相搏,上擾神明,症見晝日明了、暮則譫語如見鬼狀,或發狂不識人,少腹硬滿,脈弦數。
  4. 溫病邪陷心包
    溫熱之邪內陷,灼液為痰,痰熱蒙蔽心包,可見高熱神昏、譫語不休、舌蹇(舌體僵硬)肢厥,舌絳無苔,脈細數。
  5. 癲狂癇證

    • 狂病:痰火擾神,症見罵詈不避親疏、登高而歌、棄衣而走,暴怒傷肝後亦可驟發不識人。
    • 癇證:風痰上逆,發作時突然昏倒、兩目上視、口吐涎沫,醒後如常人,然發作劇烈者亦可能暫時不識人。
    • 癲病:痰氣鬱結,神機逆亂,可見精神恍惚、言語錯亂,甚則眩暈仆倒,不辨人事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辨虛實:實證多見痰熱、風火、瘀血閉阻,症勢急暴,聲息粗鼾;虛證多屬氣血虧虛、元神失養,症見靜臥氣微,脈弱無力。
  • 察舌脈:實熱者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;痰蒙者苔白膩,脈濡滑;陰虛風動者舌乾絳,脈細數。

相關古籍記載

  • 《傷寒論》論陽明腑實:「獨語如見鬼狀,若劇者,發則不識人。」
  • 《溫病條辨》指出邪陷心包:「神昏譫語,舌色絳而鮮澤者,包絡受病也。」
  • 《醫林改錯》強調瘀阻腦絡:「忽然昏倒,不識人者,乃氣血逆亂,上犯於腦。」

此證涉及多種病機,臨床須結合四診,細辨其因,方可對證施治。